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黄曲霉毒素藏在哪儿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健康育儿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乳品、花生油陷风波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液体乳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蒙牛乳业和福建长富乳业公司各有一批次产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其中蒙牛问题产品超标1.4倍。

  继乳业之后,食用油也传来了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消息。据《羊城晚报》报道,根据质检总局的检测报告,广东省有3个植物油产品的部分批次抽检不合格,且都为压榨花生油,均为黄曲霉毒素B1指标不合格。

  另据《南方日报》报道,深圳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深圳也有7批次食品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标,并涉及食用油和花生两类食品。检测还发现,南山新华记客家食馆等餐饮服务单位所用食用油黄曲霉毒素超标,有的甚至超标近4倍。

  毒性是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霍军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多来自于谷物、坚果中的霉变成分,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在自然界所有物质中毒性名列第一。黄曲霉毒素共分为17种,其中致癌作用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大家应该都知道氰化钾,看谍战片的时候,被抓住的间谍将其抹一点在嘴唇上就能丧命,而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它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霍军生介绍说,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8℃?33℃、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毒素适宜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另外,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将其彻底去除。

  “黄毒”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组织器官的5?15倍),因此对肝脏的损害也最大。人如果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一般来说,体内黄曲霉毒素如果达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诱发癌症,而这仅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毒素。1984年印度曾经发生过黄曲霉毒素中毒,致使十几个孩子死亡。

  如何避开污染食物

  目前,对于已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各个国家一般采取销毁食物的方式。两位专家呼吁,食品企业要避免黄曲霉毒素污染,必须从源头上保证原料质量,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而对消费者来说,如果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也能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罗云波提醒,平时吃到霉变的坚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懒,要起身吐掉再用清水漱漱口;怀疑表面附着黄曲霉毒素的大米玉米,又不舍得扔掉,淘米时要用温水搓洗三、四遍;或用高压锅煮饭,能破坏一部分黄曲霉毒素。怀疑花生油黄曲霉毒素超标,可以将油加热到微冒烟,加点盐爆炒;哺乳期的母亲要注意饮食,母乳里面的黄曲霉毒素就是婴儿最早的暴露途径。

  其实,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预防食物霉变。比如,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尤其是“免淘洗米”,是一种不经淘洗就可直接烧煮的粮食,购买时应选择离生产日期近的,一次不要买得太多。购买坚果等也应尽量选择小包装。买回家后,最好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保存(温度最好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花生、核桃等最好是带壳保存,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花生煮着吃最安全。先用流动的水浸泡、漂洗,再用水煮熟吃。而人们平时最常吃的油炸花生米,应吃多少炸多少,不宜久存,若未吃完要马上倒掉。

  花生最易被污染(相关链接)

  如此剧毒的物质,是怎样跑到人们的日常食物中去的呢?罗云波介绍,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最喜欢在果仁和含油的种子内生长,尤其在花生等坚果中多见。它通常喜欢“亲近”以下四类食物。

  一、坚果类:花生、核桃、瓜子、开心果、榛子、松仁等。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一定要丢弃。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黄曲霉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况下生长更快。

  二、谷物类:玉米、大米、大麦、小麦、豆类。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

  三、粮油制品:花生油、玉米油。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严格挑拣原料,使用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或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足,都有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超标。

  四、家庭自制发酵食品:腐乳、黄酱。食品工业生产的酱、酱油一般不会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而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则容易被污染。

  此外,黄曲霉毒素还可能经饲料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如果牛吃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和食品后,在其体内会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乳汁中,可导致其加工的奶及奶制品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但其毒性程度远比B1小得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8825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