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帮助孩子掌握“拒绝”艺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才艺培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镜头一:

  
3岁半的悦悦酷爱小熊维尼,她拿着妈妈新买的《小熊维尼画册》,在院子里讲给同班的圆圆听。听着听着,圆圆坐不住了,伸手就抢悦悦的书,悦悦不给,用双手把书护在胸前。圆圆凭借自己“人高马大、力大无比”,把悦悦推倒在地,一把抢走书,由于用力过猛,书被撕坏了,悦悦大哭不止……

  
镜头二:

  
4岁的月亮正津津乐道地指挥着自己的玩具过山车,这时辉辉凑过来,抓起车就往地上开,月亮一把夺过自己的车:“那不是在地上开的,它有轨道!”随后,抱起自己的东西撒腿就跑,辉辉则穷追不舍。结果,两人一前一后,相继摔倒,哭声此起彼伏……

  
镜头三:

  
丽丽穿好衣服准备跟妈妈到游乐场玩,邻居家的小雨点却一脚踏进丽丽家,摆弄起丽丽的玩具,丽丽迫不及待地推小雨点出门:“你快走吧,我们要走了!”惹得小雨点两眼泪汪汪……

  
常听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大都自私,自己的东西护得紧紧的,别人的东西也要归为己有,不能吃一点点亏……”这话不免有些言过其实,对于尚处于低幼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如此明确的意识。不过是因为喜欢想占有而已,至于其他的概念,在孩子的头脑中可以说是零。

  
大多数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即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要在群体中生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其中必须与他人共同分享许多权利,不能独占。分享是在社会中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如果孩子将来长大太自我中心,就会使孩子得不到尊重,得不到信任,得不到友谊,得不到支持,得不到他人给予的成长动力,这样,反倒会使他更加受挫——没有成就感、与身边的人不能和平相处、很少体会到个人的幸福。因此,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这一点没错。然而,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度”,即便是我们成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都共享出去,尤其是自己心爱的东西,更何况孩子。而且,慷慨多半是在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有的行为。

  
成人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甚至逼着孩子把他梦寐以求才得到的东西拿出来和其他孩子共享。其实,和成人一样,孩子也有拒绝的权利,也可能遭受他人严厉的拒绝,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平和地、友好地、委婉地、商量地拒绝小朋友的要求;同时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拒绝”的艺术?

  
巧用激励机制。

  
孩子大多在两岁半以后就能体会到有玩伴的乐趣,到4岁左右尤其喜欢和小朋友玩合作性游戏,一旦找不到玩伴,孩子会感到无聊、失落,有的孩子甚至会说:“没有小朋友,一个人玩多孤单呀”一类的话。但是,即便是跟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孩子也不希望时时彼此交融,而是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就像阳阳和依依形影不离,可两人玩做饭的游戏时不停地发生争执,原因是阳阳用树叶当菜、雪当盐,而依依常常往阳阳锅里抓一把土当盐使,类似的举动经常使二人的关系突然恶化。于是,在他们拉开“战事”之前,阳阳妈对阳阳小声说:“你反复说不跟依依玩了,可他就是不离开你,你要想办法让依依自己也做一个菜,做好了俩人比一比,看谁的味道好,这样她就不会随意往你的锅里放东西了。”这个方法果然灵验,因为孩子的好胜心是最强的,都想争第一,哪个肯被比下去?如此,阳阳拒绝依依的目的达到了,两个孩子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人把自己的美食作品描述得几近完美。

  
商量是一种交往技巧。

  
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比如月亮不想把过山车给辉辉玩,抱着车跑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与其如此,不如找一个理由,对他晓之以理,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比如,前面提到的月亮在以后遇到此类事情,就对小朋友说:“来,咱们先比比个儿吧。我比你高好多,你太小了,还玩不了这么大的车,太危险了,碰着你准得流血,等你长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吗?”遇到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孩子,月亮有时会说:“我的车快没电了,我先玩一会,明天换了电池给你玩行吗?”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很快,只要这个“岔”打过去,哪还记得以后和明天?以如此商量的口吻和小朋友对话,巧妙地守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又避免了一场暴风雨。

  
体验别人的感觉。

  
孩子是最单纯、善良的,当他了解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给小朋友带来了不愉快,心里也会感到不是滋味。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解释清楚,他的言行在对方内心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前文中的丽丽妈妈,在去游乐场的路上问丽丽:“假如你去小雨点家,高兴地玩她的玩具,这时她让你走,还往外推你,你高兴吗?”“不高兴。”“如果她说想早点去,能早点回来,等她回来一定和你玩,还有一些你没玩过的新玩具给你,你会怎么说?”“好吧,你可一定得早点回来。”“你刚才那样对小雨点好吗?”“不好,我要是让她下午来家里她就不哭了。”当体验到了他人的感受时,孩子也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怎样让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决定,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泰然接受他人说“不”。

  
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应该在宝宝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3岁的贝贝总是看着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拿不到手就哭,或是让爸爸妈妈去跟小朋友要。父母当然不能代劳,于是召来贝贝发更大的脾气。父母采取冷处理,待他平静之后再讲道理。妈妈告诉他,每个孩子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人家的东西贝贝没有,贝贝有的别人也可能没有,但如果贝贝能和小朋友换着玩,一件玩具就能换来很多种,孩子们都能玩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后来贝贝接受了这种方法,每每如愿,偶尔碰了“钉子”,贝贝也能一脸的无所谓,一会儿又能发现新的目标。因为他已经尝到了“交换”的甜头,由此领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妙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9170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