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习惯背景分析
·乐妈咪
很多宝宝的不良习惯都是有原因的。比如朋友的宝宝现在一岁多,最近特别喜欢咬人,经常是拿起别人的手就咬,这令朋友无比烦恼。深究起来,原来宝宝最近经常被欺负,而妈妈却一直教育她要忍让,宝宝让出一个玩具去玩另一个,结果另一个又被人抢去,在逃无可逃、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变成了这样。
对于宝宝的不良习惯,要找那些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我归纳了一下,可能有以下几种:
1.宝宝没有其他的办法
就如上例,宝宝受到攻击,又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使用一些“自创”的防卫手段,如咬人、尖叫。有的可能有效,有的可能纯粹是一种宣泄。
教您一招:如果宝宝的玩具老是被别人抢走,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连同抢玩具的宝宝一起教育,让他尊重游戏的规则,一起玩或按顺序玩,如果解决不了就不要跟那个宝宝玩了;最好的办法是教宝宝一些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比如找家长或老师帮忙,比如与那个宝宝商量出一种解决办法,可以是交换玩,也可以是轮流玩。
2.渴望父母的关注
有的宝宝在得不到关注时会故意做一些坏事来引人注意。有个一岁多的宝宝每次玩玩具时,只要妈妈在身边,她就安安静静很投入地玩,可当妈妈一离开,她马上就大闹不止,把玩具摔得到处都是,显得很不讲理。其实,宝宝对父母的要求很简单:关注我,但不干涉我。有父母在身边,宝宝会有安全感,所以她能投入地玩,一旦没有了安全感,宝宝就会不满。可是如果妈妈介入,则变成怀疑她的能力了,打破了她的秩序,所以她会不高兴,而她的不高兴就是通过摔东西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宝宝每天都要摸着一块枕巾睡觉,否则就睡不着,这也是情感饥渴造成的。
教您一招:如果父母满足了宝宝对人的依恋,宝宝不可能会有上述的表现。
3.宝宝需要被尊重
有的父母总说自己的宝宝胆子小,带宝宝参加朋友聚会或是其他较大的场合,宝宝就显得很害怕,大哭大闹,让父母好生烦恼。仔细一问,这种情况下错的往往是大人而不是宝宝,因为宝宝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聚会的场合,很多没宝宝的年轻朋友把宝宝当玩具玩,如果宝宝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一下子接受如此众多而关注的目光,更多体会到“被玩”,有几个宝宝能够承受得了?
教您一招:如果我们能提前告诉宝宝将要带他去的地方,尽可能地告诉他将要遇到的人,让他心理上有个铺垫,那么,宝宝也许就不会“胆小”了。
4.宝宝对世界的认知还很模糊
有时发现宝宝不等站稳就想跳,不等电梯开门就着急上火地去打门,让人感觉到他太性急了。其实,这是因为宝宝不清楚事情自然发展的规律,需求又很强烈,一旦达不到要求就容易急得发跳。
教您一招:在1到3岁这个过程中,宝宝对世界的认知是很模糊的,他们在努力地学习,但学得未必准确,所以,这段时间父母要慢慢地帮助宝宝认知世界。
当发现宝宝有不良习惯时,父母都会着急,但着急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也许要更多地关注宝宝不良习惯背后隐藏的渴望,更好地发现和了解宝宝不良习惯背后的故事和内容,让我们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愉快地陪伴宝宝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9403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