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信心是人性格的核心。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非但在学习和工作上难以取得成功,在生活中也很难有幸福感。得到他人的欣赏,是人内心的渴求。
星期二下午,只是一个普通日子,但对济南市民刘女士的儿子来说,这个日子却近似恐怖。这位才上小学的孩子一想起下午的三节语文课,就满脸不高兴。在山东电力公司供职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中午放学一回家,孩子的情绪就很差,嚷嚷着不想去学校。”
孩子不喜欢语文课,原因非常简单:语文老师太严厉。有一次,孩子没完成作业,老师罚他抄了5篇课文。因为上课时和同桌悄悄说了一句话,孩子被罚站了一节课。这位老师订了一条规矩,家庭作业写错一个字,罚写50遍,课堂听写每错一字,罚写100遍。高压之下,孩子由害怕老师逐渐开始对她所教的语文课也产生了厌恶和恐惧心理。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惩罚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有专家调查发现,在农村小学,老师体罚学生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城市,虽然老师对学生硬体罚的少,但诸如罚站、罚抄写课文等软体罚仍是惯用的手段。一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出于督促学生学习、纠正其不良习惯的本意,用惩罚的手段对待他们的错误,殊不知,这种简单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严重伤害。类似情况在中小学生当中比较普遍。济南甸柳一中有位男生,英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是英语老师的得意门生,仅仅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英语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处罚,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此改变了对这位老师的看法,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日昌认为,成人对孩子期望过高,保护过度,管制过严,特别是负性评价过多,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挫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或者胆小退缩、经不起挫折,或者凶狠残暴,对他人和社会充满敌意,表现出极大的攻击性和破坏性。
自信心是人性格的核心。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非但在学习和工作上难以取得成功,在生活中也很难有幸福感。得到他人的欣赏,是人内心的渴求。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当采用积极的激励措施,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使他们在肯定中获得自信,产生前进的内在动力。
最近,记者与刘女士的儿子曾进行过一次对话——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对待那些写错字的学生?”
“会写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逼他们写多少遍呢?”
“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你会怎么处理?”
“谁遵守纪律,我奖给谁一支冰糕!”
童言无忌。让孩子在我们的赞扬声中成长吧,因为,未来的一切,需要他们自信地去面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9532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