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那里没有我的朋友。”一句话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的问题。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里尼博士认为,父母应该知道:现实的社会中,大人不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鼓励孩子适应环境。
幼儿园孩子最常问的六大性问题
问题1:我是从哪里来的?
参考答案:你是爸爸妈妈相爱后组成家庭,然后慢慢地妈妈怀孕有了你,你的出生是我们家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妈妈把你生下来,喂奶给你吃,爸爸妈妈很爱你,不仅养育你,而且要培养你,送你去幼儿园学习,你一年一年地长大,爸爸妈妈在你身上花了很大的心思。
(可以配合给孩子看婴儿时期的照片,小时候用过的物品。关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部分,看孩子是否有认知需求顺势而为。)
问题2:你的“奶奶”为什么那么鼓?
参考答案:那是因为妈妈是大人呀,就像你会长高一样。那是因为你小的时候还没长出牙齿,只能吃奶呀,“奶奶”也叫乳房,它就像你的‘饭盒’,里面盛着你的饭,等你吃完了,妈妈就赶快再生产新的奶,把你的‘饭盒’装得满满的,一点也不让你挨饿。
问题3:你为什么要戴“布兜兜儿”?
参考答案:因为大家认为这是个神秘的重要地方,我得把它藏起来,保护起来呀,不让别人看见。而且,如果胸口的肉肉往下掉会很难受,妈妈穿了“布兜兜”就舒服了。讨论胸罩的时候,可以和讨论鞋子、手袋、裙子一样自然。
问题4:为什么男孩子可以站着尿尿,女孩子不可以?
参考答案:可以让女孩尝试站着尿一次,她会感觉到容易尿湿裤子,可能她还会提出为什么男孩不尿湿裤子。家长可以用茶壶嘴来比喻,男孩子和女孩子长得不一样,他们有个“茶壶嘴儿”,所以站着小便不会尿湿裤子。
问题5:妈妈你用尿布了?
参考答案:有的妈妈在例假期间更换卫生巾被孩子看到,孩子可能提出类似问题,甚至问妈妈流血痛不痛,要不要看病之类的话。妈妈可以回答,妈妈不需要这些血了,就把它们排掉,就像大小便一样都是很正常的,女孩子长大了都会这样。
问题6:我能和妈妈结婚吗?
参考答案:恐怕不行,因为爸爸已经和妈妈结婚了,一个人只能和一个人结婚。你长大了,可以和一个你最最喜欢的女孩子结婚,当然,她也得最最喜欢你才行。
宝宝幼儿园受委屈了的应对措施 1、要注意倾听:有些小委屈,孩子可能只要宣泄一下,父母听后,也只需作些简单地解释,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好的行为。孩子受欺负,可能原因在于别的孩子太霸道,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惹恼了别的孩子,找清事因,分析出根本的解决之道。如果是因为争抢玩具,家长要告诉宝宝学会谦让、分享、合作等等。
2、应冷静对待:有时,孩子发脾气怎样哄都没用,就得转移他的注意力,等过去了,再让他讲出来,并给他适当地安抚和解释。同时家长也要告诉宝宝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当别人上来抓你的脸时,你可以用胳膊挡住;当别人抢你的玩具时,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主持公道。如果确实存在孩子受欺负的情况,应让孩子知道欺负别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是应该受到批评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对这种行为习以为常,甚至学会这种行为,去欺负更弱小的小朋友。千万不要因为自家宝宝受欺侮了,就对宝宝说:“你怎那么笨,他打你你也打他。”这样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是不一致的,宝宝会无所适从,对宝宝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3、多沟通:不要每次接到孩子就匆匆离开,可以向老师多了解一些情况。发现问题,也不必紧张,更不必过于拘泥细节,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里身心愉悦地生活。要首先及时将有关情况向老师反映,让老师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当老师的教育效果未尽如人意时,则可教育孩子用坚强有力的回击来应对这些“成长的烦恼”。如果宝宝在幼儿园经常出现被抓伤的情况,这时家长就该引起重视了,是因为师生比例不合适?还是因为带班老师不负责任?分析一下原因后,可以将情况反映给园长,必要时为宝宝转园。家长也应该认识到,大多数老师是称职的,是值得家长信赖的。因此对老师不能过分挑剔,不能一味指责老师的过失,尤其是不能当着宝宝的面指责老师。
三条妙计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
妙计一: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
专家表示:“脚本”就是指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适应模式。“事实上,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有关事件的图式。比如,孩子知道在休息日可以要求爸妈带自己出去玩,但平时则会约束自己的这种需要;孩子知道在外婆家的表现和在自己家中的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孩子也会知道进入幼儿园时的活动规则与其他地方不同。”
因此,家长在带孩子入园之初就要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让孩子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及交往规则。从而接受老师,适应与其他小朋友共同活动的生活场景,适应幼儿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以至将来学校的生活。
妙计二:调整好家长自身的情绪
当孩子在幼儿园面临不适应的情况时,如果此时家长也表现出特别的关心或焦虑的态度,孩子的不愉快感反而会增加。“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
据专家介绍,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e)反应。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所以,当孩子面临对新环境不适应的时候,家长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免传染给孩子,导致恶性循环。
妙计三:聪明引导孩子交朋友
专家提醒家长:当孩子在幼儿园“没有朋友”的时候,父母要对其进行“聪明的引导”。“父母对孩子最初的友谊发展应该抱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让孩子学会友善待人就可以了,因为友谊是在自然而然的接触中逐渐产生的。”
家长还应该认识到:对小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一起做”。因为他们的友谊概念还很淡薄,交往意识不强,较少感受到交往和维持长期友谊关系的乐趣,他们交往的乐趣更多的是在于共同的活动,而非感情的联系。因此,当孩子抱怨班里没有玩伴时,家长应该帮孩子找出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共同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引导孩子加入别人的游戏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62977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