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6个月至1岁半大时,父母可每天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来做指认身体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是亲子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宝宝认识自己。帮助宝宝了解身体构造、器官,使宝宝感受实际身体经验、特征、意义及功能,是成长中必要的课题,而宝宝有了自我认识即可进而了解自己,促进适应能力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参考做法:
1、照镜子,识五官。
家长和宝宝对坐,先指着自己的嘴巴说“嘴巴”,然后把住小儿的小手指他的嘴巴说 “嘴巴”,每天重复1-2 次。然后和宝宝一起对着镜子,握住宝宝的小手指他的嘴巴,又指自己的嘴巴,重复说“嘴巴”,持续数天后,当家长再说嘴巴时,宝宝就会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此刻 一定要对孩子表示赞许和鼓励。
小编提醒: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家长还是需要强调每个部位的名称如“这是鼻子”、“这是耳朵”、“这是嘴巴”,让并让宝宝与其他人比较身体,如“这是宝宝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个人都有一个鼻子,但每个人的鼻子都长得不一样。”
2、在澡盆里认识四肢和身体。
7个月后宝宝能自己坐在澡盆里,从而越来越喜欢洗澡,喜欢在浴缸里和塑胶玩具一起玩,偶尔拍打,看水花四溅,然后哈哈大笑。这个时候宝宝渐渐地对他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兴趣,比如晃动小手,把小脚丫举到水面上观察,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开始探索自己身体的表现。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用自己的大手把宝宝的小手握在掌中,对宝宝说“妈妈的手很大,宝宝的手很小”。给宝宝涂完洗澡液后,闻闻宝宝的小脚丫,对他说“宝宝的脚香香”。通过轻轻抚摸膝盖、胳肢窝、乳房、肚脐、小鸡鸡,让他敏感得咯咯笑,然后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各个部位的名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科学地逐渐告诉宝宝各个“部件”的作用。
3、身体藏猫猫。
妈妈把嘴巴用毛巾捂住说“嘴巴躲起来了”,然后拿开毛巾说“嘴巴出来了”,再捂住,再拿开,重复3次;然后牵着宝宝的小手指着他的嘴巴,大声念“嘴巴”,也重复三次。把手伸进手套,说“手不见了”,拿出来说“手又出来了”连续三次;把宝宝的手放进去,再拿出来,说“手”,重复三次。还可以把手脚、鼻子、耳朵等想办法“躲起来”,然后分别让宝宝找。不过宝宝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可以分上午下午来完成,每次20分钟左右。
宝宝探索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阶段性的,顺利经过这个阶段后,宝宝就能继续往前发展。帮助宝宝探索自我时,促进宝宝的成长,有助于宝宝缩短自我探索的时间,把更多的注意转向未知外部世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63386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