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家庭暴力易导致心理疾病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心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昨天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社会上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关注度一直很高,相比之下,对未成年人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关注却有点少。

  记者近日从济南市青少年研究所了解到,逾五成家长会采取打骂方式教育孩子。而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因家庭暴力导致心理疾病的儿童在逐渐增多。专家认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往往接受并使用暴力,还有可能将这种暴力行为延续至下一代。

  5岁男孩遭家暴四处流浪

  济南市救助站里成“常客”

  今年8岁的小伟(化名)是济南市救助站的“常客”。3年前他第一次被送到该救助站,成为站里年龄最小的流浪人员。“隔一段时间,他就又会被民警发现,重新送回救助站。”济南市救助站儿童保护中心主任姜明说,3年里仅对他的救助就有十几次。

  小伟老家在菏泽农村。5岁那年,父母离婚了,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家人并不喜欢小伟,常因为一些小事动手打他。一次,挨了打的小伟跑到邻村,整夜未归。好心的村民收留了他,这让小伟突然觉得,外面要比家里好多了。

  3年间,他就在别人的施舍中生活,先后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流浪。姜明说,他的言行举止,根本不像一个小孩子。因为长时间流浪,接触的人过于复杂,他还学会了偷东西。“在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流浪儿童中,小伟是比较典型的。”姜明说。据了解,从2003年至今,济南市救助站接收的职业流浪儿童就有20余名,因受家庭暴力而流浪的孩子占七成。“他们有些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缺少关爱,还有些忍受不了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被迫离家出走。”姜明说。接受救助的流浪儿童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也不过14岁。

  缺少关爱14岁少女吸毒

  济南市救助站接收的流浪儿童中,有些孩子不仅家境殷实,父母还都有较高学历。但他们宁愿过流浪的日子,也不愿回家与父母相处。

  莎莎(化名)今年14岁,母亲是位老师,父亲在金融机构工作,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她从小吃穿不愁。但是,她并不快乐。父母平时工作忙,极少有时间陪她。有时,她一天都难得和父母说上一句话。在家里,莎莎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慢慢地,她开始厌学,常常逃课,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父亲知道后,对她就是一顿暴打。后来,莎莎就经常不回家,结交了一群朋友,整天在街上晃荡。“被送到救助站时,她已经吸毒成瘾了。”姜明有些心疼地说。

  网吧老板比父亲好

  在百度“家庭暴力吧”,记者遇到了20岁的济南网友“音乐盒”。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遭受父亲的虐待,父亲的责骂已经让他失去了自信,变得越来越自卑。他见到陌生人就不愿说话,现在连找女朋友的勇气都没有了。“音乐盒”说,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经常揍他。有一次,作业上没有写最后那个句号,父亲看到后,拿起一根竹条就打他,因为用力过猛,竹条都断了。“我最受不了他侮辱我,叫我渣子、废物。我夜里经常会做噩梦。”他说。

  上初中时,他还离家出走过一次。那段时间他都是靠朋友吃饭,也没去学校。后来在街头一个角落避风时,他被父亲发现了,当场被打断两条肋骨。

  他说,家庭环境甚至还没网吧温暖。他跟一个网吧老板很熟,一次实在没钱吃饭了,老板就给了些钱,拿到钱的那一刻他就哭了。“为什么外人都能关心我,而自己的父亲却不能?”

  儿童遭家暴很少做伤情鉴定

  在济南市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成立至今,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儿童来此鉴定的人数很少。“目前,还不足总鉴定人数的一成。”该中心法医丛树东说。

  该中心最近做的一次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伤害鉴定,还是在2006年。当时,年仅11岁的玲玲(化名)用零花钱买了两只小鸡,父亲发现后对她一顿毒打,导致玲玲背部和四肢有明显的淤血。

  丛树东说,“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仍然很严重,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玲玲的遭遇最初被媒体发现并报道,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母亲带她做了鉴定。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教育学教授田梅英认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在维护权益时也面临尴尬。“他们还需要父母的监护,如果真诉诸法律,也有可能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田梅英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71906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