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
“泛灵心理”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孩子们所表现的“泛灵心理”行为,是不能用简单的“模仿”与“想像”解释的。
利用幼儿“泛灵心理”对幼儿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和老师应善于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让孩子把外
物同化到自己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在做游戏时,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弄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可以对孩子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
会很疼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也可以说:“墙壁可爱卫生了,如果你把它弄脏了,它就不跟你们交朋友了。”孩子
听了以后会非常注意,还会擦擦凳子,掸掸墙壁上的灰尘。幼儿对于会活动的东西,更容易引起“泛灵心理”反应。利用“灵化”了的外物对
幼儿进行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灵化”了的外物主要是指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等。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起向孩子讲
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有的家长如果将这些寓言、童话故事编成小话剧、小舞蹈等节目和孩子一起表演,让孩子接受直接的心理体验,效果会更好。
当然,幼儿的“泛灵心理”是一种意识发展不充分的表现。我们在利用“泛灵心理”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指导孩子学会人物识辨、物物识辨,促进孩子从本质上去认识事物,使孩子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72739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