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3岁上幼儿园小班时,依赖性强,不自信、不敢探索,凡是喜欢随波逐流的柔弱品性。我着急了就和家人商量,拉开了培养女儿坚强性格的行动序幕。
一做个“示弱”的妈妈。以前老觉得女儿还小,担心她受到伤害,什么事情都不让她插手,现在,我和她爸爸便开始有意识地让她自己做。我们家住5楼,以前上楼,女儿只要说:“妈妈,我累了。”我们便会抱着她上楼。现在,女儿再这么要求时,我则歪着身子说:“妈妈也有点累了,你能牵着妈妈上楼吗?”出乎意料,女儿竟十分乐意,认真地拉我上楼。我故意落在后面,边走边说:“彦儿真棒,能牵着妈妈上楼,多厉害啊。”女儿听了以后,愈加起劲,再也不要我抱着上楼了。真是一箭双雕,既使我感到轻松,又培养了女儿的自信心。
二做个“懒”妈妈。孩子一般长到2岁以后,动作、言语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自我意识萌芽。这时孩子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愿望,什么都想自己尝试。虽然能力有限,但这种“我自己”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了孩子最原始的、寻求自我肯定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压抑孩子,更不要说“你不行”,而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自我认识和愿望引导和帮助他们,满足他们“我自己”的需求。
另外,孩子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创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帮大人扫地,到邻居家借东西,下楼买日用品等,并给予适当的帮助,让他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这是自信的基础。
三相信孩子。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其实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他们总是通过成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另外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一认识也很重要,它能使家长保持积极的心态,支持、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也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比如,孩子经常拿着他们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渴望受到夸赞。父母应该理解这种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并赏识他们的点滴进步。当然赏识也是有学问的,不能盲目夸大,最好要用具体、合适的语言让孩子切实感受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受欢迎的。赏识的同时还要给孩子指出继续努力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四标准适当。家长对孩子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当,充分考虑孩子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臆断。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便会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容易使孩子丧失信心;急于求成,渴望一步到位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孩子的发展是渐进、曲折的过程,从不会到会,从做得不好到做得很好,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惯于横向攀比也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家长每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不如人之处,就会发牢骚说:“瞧,别的小朋友唱得比你好多了!”以别人的优势比自己孩子的不足,本意是想刺激孩子赶上别人,但却比掉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的发展各有长短,而且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明显,处处攀比很不实际也很没必要。
五家园合作。在实践中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成功实例有很多。比如,女儿5岁时,表现胆怯、害羞,不敢当众发言。于是我们根据女儿爱讲故事的特点,策划了家庭故事会,请她的好朋友都来参加,都来讲故事,女儿获得了很多掌声。同时,我们还和老师共商教育对策,让老师在幼儿园提供上台表演讲故事的机会,让女儿先在小范围讲,后来给全班小朋友讲,结果获得很多掌声和鼓励。老师还把女儿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予以强化。经过多次锻炼,女儿的故事讲得越来越好,而且也喜欢当众表演节目了,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充满自信的孩子。
在这个社会上,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有一种东西,却是任何人都不能赠送给孩子的,它只能从孩子的内心悄悄萌芽慢慢成长,那就是??自信。自信心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我想:从孩子内心奔涌而出的自信,才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孩子的未来充满竞争和挑战,我们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拥有足够活力,足够勇气和自信,昂首阔步走向社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74636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