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只有1.2%-1.3%,且多年不增长。
●半数左右教师不愿意或者勉强从事幼教工作,教育行为水平堪忧。
●如果政府在增加学校选择的同时,却不提供保障措施来保护处于不利境地的儿童,学校体系将成为不公平的源头。
●我们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是错误的。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孩子上幼儿园的话题,再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广大网友在罗列自己孩子入园“悲惨遭遇”的同时发出质疑:孩子入幼儿园难已经引起国家关注,有关部门已制定相应政策,为何宝宝依然“入园难”?
“宝宝的事”成为“国事”?
看看数据:
人智力发展的速率是:1岁时达到20%,4岁时达到50%,8岁时达到80%,那么也就是说,人的智力的四分之三是在入小学前形成的。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早在2004年就用大量的实验证明:社会公共资金对幼儿个体的投入,给社会产生的投入回报率为1∶12.9,这种回报特别体现在提高国家人口素质、减少贫困、犯罪等社会问题等方面,而这个比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个观点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被普遍认同,宝宝的事理应是国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冯晓霞一直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经历了2010年,如果说学前教育迎来了春天,还为时过早。”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前不久召开的学前教育高峰论坛中介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已经从2009年的1.2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万亿元。”但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只有1.2%-1.3%,且多年不增长。学前教育在国家财政性教育预算中也没有单项列支。
宝宝入园问题屡屡见诸报端,并被写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落到实处,除了经费问题,教师培养也“困惑”着学前教育。
2008年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全国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教师不愿意或者勉强从事幼教工作,教育水平堪忧。
“我们小小的一个幼儿园,二三十个职工,就有9种‘身份’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聘任制干部、临时工……”已经在某省级示范幼儿园中班当了十年幼儿教师的小张有些无奈地介绍着情况。“省级示范幼儿园”尚且如此,其他幼儿园的教师身份不落实、待遇缺乏保障、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可想而知。渺茫的前景,缺乏保障的待遇与权益,让教师难以安心工作。据了解,占我国幼儿教师总数80%的广大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以来因没有明确教师身份,不能享受教师待遇,工资、医疗与养老保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钱该怎样花?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8月1日表示,一年来,全国各地新增财政投入1000亿元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7万多所,新增名额500多万个,“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望在一两年内明显缓解。
这是个利好消息。但钱花在哪?怎么花?才能使“好钢”用在刀刃上?
谈松华谈道:“政府投入到幼儿教育的经费如何使用才更有效益?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入托难’,许多地方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示范幼儿园,但示范幼儿园又是高端的。我认为政府主导的幼儿园应该是普惠性的,老百姓上的起的。在农村,政府应该办些乡镇幼儿园,各级政府也可以购买服务,比如补贴民办幼儿园,补贴非公编制的幼儿园教师。政府最应该补贴条件特别差的幼儿园,也应该遏制暴利幼儿园。”
冯晓霞对北京市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农民(包括农民工)家庭儿童在入学准备上与家庭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儿童差距很大。而且越复杂的技能差距越大(比如预测能力、逻辑性等)。这让她很焦虑:学前教育的公平是一种起点公平。政府的投入应该首先要向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倾斜。如果政府在增加学校选择的同时,却不提供保障措施来保护处于不利境地的儿童,学校体系则会成为不公平的源头。
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冯晓霞“开出的药方”与谈松华趋于一致:在公办幼儿园不够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向政府认可的私立幼儿机构购买服务;补贴非盈利性私立园,降低其成本和收费;减免企业的税费,鼓励提供或支持幼教服务的企业。
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
“宝贝,今天在幼儿园里学什么了?”这是许多站在幼儿园门口等候的家长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可知心姐姐卢勤认为这句话应该改为“宝贝,你今天快乐吗?”孩子该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呢?
“我们的孩子学的技能太多了!我见到太多的幼儿会弹钢琴、拉小提琴、画画、跳舞,还考取了不同种类的等级证书。但是,技能培训不必这么着急,重要的是眼界,是对事物的兴趣。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我们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是错误的。”
“幸福在老师和家长肯定的目光里,幸福在孩子动手的实践里;幸福在孩子学会分享的快乐中;幸福在孩子探究的过程中;幸福在孩子发现的惊喜之中;幸福在孩子的幸福想象中。”卢勤认为幼儿园是幸福的起点。
无园可入的放养、保姆看护式地圈养,提前小学化……我们的幼儿教育离“幸福”有点远。很多人把原因推在家长和社会身上,认为来自于“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观念。作为幼教工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授华爱华毫不推卸责任:“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是学前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的体现。作为幼教者我们的困难体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与中小学课程改革不同步;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去‘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倡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中小学的升学压力依然存在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99011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