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记叙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李晓 ①他的亲人,有13 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②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一样。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她的儿子成了国家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 1942 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③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母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④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⑤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⑥多福啊,总理的母亲。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⑦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选自《意林》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从文中找出印证第6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3分) 3.第2段插入总理小时候的生活片断有何用意?(3分) 4.分析第5段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一句中加点词的作用。(3分) 5.从第6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6.古人曾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叹,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面对七旬总理与九旬母亲之间的真挚情意,你有何感想?(3分) 答案1.温总理日理万机,却不忘常给母亲打电话。说明:意近即可。 2.在日本成功演讲后,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母亲;在美国访问时,回忆幼时母亲对他的四真教育;在天津帮一位母亲救助生病的孩子;在视察时向一位母亲了解民情,掀起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次情不自禁地流泪。说明:一件事1分,任意写出三件事、意近即可。 3.插入部分写出总理小时候经历的战争苦难和生活的艰辛,交待他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说明:意近即可。 4.柔软表现了总理的善良,滚烫表现了总理的赤诚。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温总理对母亲、对人民的浓浓爱意与满腔热忱。说明:意近即可。5.牵挂和关心。说明:意近即可。6.提示:开放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jixuwen/1029677.html

相关阅读:“爱”阅读理解答案
彭晓风《拍卖灵魂》阅读练习及答案
掌心化雪阅读答案(2011湖南娄底中考语文试题)
《一碗清汤荞麦面》阅读练习及答案
“⑴星期日。百货大楼。熙熙攘攘”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