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养兔子》阅读附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记叙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养兔子 北岛

一天,楼下来了个挑担的农民,头戴破草帽,高一声低一声地吆喝,招来不少孩子围观。在我的纠缠下,父亲买下六七只。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粮食日渐紧张,我们身后的成人们早有打算:母鸡下蛋、公鸡食肉。可离那目标尚远时,它们因一场瘟病相继死去。

相比之下,养蚕要单纯得多。首先成本低,一只空鞋盒,几片桑叶铺垫足矣。蚕宝宝小得像米虫,但就身体比例而言,蚕宝宝的生长速度和食量都是惊人的。桑叶紧缺,方圆数里的桑树几乎全秃了。“春蚕到死丝方尽”,我的春蚕还没吐丝就死了。

养金鱼最容易——耐饿,十天半个月不喂食没事儿。

我正发育的身体被大饥荒唤醒,惶惶不可终日。人们都在谈吃,谈的是存活之道。学校减少课时,停掉体育课,老师劝大家节省体能,少动多躺,晚饭后就上床睡觉。亲友们做客自备粮票,饭后结算。

生存之战实在是惊心动魄。

某个冬日下午,父亲带我和弟弟来到官园农贸市场,见到几只小灰兔蜷在一起取暖,嘴唇翕动,红眼闪亮。我俩向父亲苦苦哀求,最后买下一公一母。

兔子胃口极大,好像永远也吃不够。我和弟弟只好背着口袋出门,先在大院里,继而向外延伸,从后海沿岸到紫竹院公园。在田野实践中,我们意外发现除了杂草,多数野菜人类均可食用,有的甚至是美味。看来人和兔子差不多,处在生存的同一起跑线上。

一天下午,我和楼下的男孩儿,为了改变我家兔子和他家母鸡的生存状况,决定大干一场。我们用铁丝做成钩耙,从1号楼的垃圾箱开始动手,一直搜到8号楼的垃圾箱。我们总共捡到146个白菜头,战果辉煌。

我们平分了白菜头。晚上回到家,把白菜头浸泡在水池里,一边刷洗一边跟父母讲述经过。他们却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他们认为,在地球的食物链中还是有高低之分。不由分说,他们接替我的工作,把洗净的白菜头放进锅里,用清水煮烂,再对半切开,蘸着酱油,啃咬较嫩的中心部分,咂巴咂巴,大赞美味。

饥饿感正在啃噬我们的生活。浮肿变得越来越普遍。大家见面时的问候语从“吃了没有”转为“浮肿了没有”,然后撩开裤腿,用手指测试各自的浮肿程度。母亲的小腿肚可按进一枚硬币,且掉不下来,被评为三级,那是最厉害的浮肿。众人啧啧称奇,有如最高荣誉。

母兔怀孕了。一天傍晚,我发现兔笼有异动,用手电筒一照,5只兔崽正围着母兔拱动。

它们的胃口越来越大,而附近的草地越来越少。我和弟弟越走越远,出了城门,深入田野,经常被乡下孩子驱赶。为了兔子,我们正耗尽口粮转化而成的有限能量。在同一生存的起跑线上,我们和兔子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跑得远。

在此关键时刻,表姐来家做客,她是北师大的学生。她建议把兔子寄养在她那儿——她们宿舍楼前有一大片草地,课间休息时正好放牧。

那是兔子的天堂。

可好景不长,有人告状,校方出面干涉,兔子又搬回家里。

春去秋来,幸存的兔崽长大了,要养活这4口之家更难了。搂草喂兔子,跑断了腿——我和弟弟走遍北京城,走遍城郊野地,整个暑假都在为兔子的生存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冬天就要到了,怎么办?

父亲——我家最高行政长官做出决定:杀兔果腹,以解后顾之忧。我估摸在买兔子那一刻他就盘算好了——从野兔到家兔,正是我们的祖先保存狩猎剩余成果的方式。

我和弟弟激烈反对,哭喊着,甚至宣布绝食抗议。但人微言轻,专制正如食物链的排列顺序,是不可逆转的。

那是个星期天。我和弟弟一早出门,各奔东西,临走前没去阳台与兔子诀别。我顺着后海河沿,上银锭桥,穿烟袋斜街,经钟鼓楼,迷失在纵横如织的胡同网中。其实兔子眺望时站立的姿势很像人。我恍惚了,满街似乎都是站立的兔子。

天色暗下来,我和弟弟前后脚回家。一切都静悄悄的,看来大屠杀早已结束。最高行政长官躺在床上看书,母亲悄悄提醒我们,饭菜在锅里。她并没提到兔子,这是不言而喻的。尽管饥肠辘辘,我们坚决不进厨房。

我爬上床,用被子蒙住头,哭了。

注:本文有删节

11.文章由四部分组成,简析第一部分的作用。(3分)

12.本文选自北岛2010年出版的散文集《城门开》,文中北岛的叙述腔调做了特意的安排。请结合本文分析这种叙述腔调设计的好处。(4分)

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3分)? ? ? ? ??

14.在一些转录刊登中,这篇文章被根据倒数第三段的文字而重新命名为“站立的兔子”,我们可以对“站立的兔子”做出哪些合理的解读?(5分)

15.北岛在关于《城门开》的访谈中说:“与其说是用文字‘修复’(北京),不如说是‘哀悼’(北京)。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我猜想,一个1990年出生的孩子,大概认为北京就是现在这样,天经地义,一个古城只是谣传而已。其实根本不止北京如此。前几年我也去过我的祖籍地绍兴,那是我头一次回老家,失望至极。哪儿还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韵味儿?就连鲁迅故居都像是仿造的。我认为,不仅我这样的异乡人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所有不聋不傻的中国人也全都在自己的故乡迷失了。”你怎么理解这种“迷失”?适当结合作品里老北京的痕迹和自己的感悟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1.由养小鸡养蚕养金鱼引出下文养兔子的情节;成人的打算为下文兔子被杀埋下伏笔;交代大饥荒的背景,为下文中寻觅兔子口粮而做出的努力做铺垫。

12.全篇用少年的视角和语气讲述,让人感受到叙述人天真单纯的个性以及老北京留在孩子记忆里的地理与人情风貌(2分);叙述养兔子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诸如“捡菜头欲做兔子口粮却被成人拿来做菜”“北师大养兔子被逐”“杀兔子果腹”时,更能在孩子的困惑、沮丧与不理解中感受到与成人世界的隔膜;叙述“浮肿可嵌入硬币”“谣言与饥饿并存”等情节时,以孩子的游戏口吻冲淡了时代的悲凉记忆,在交代时代背景的同时也增加了孩童的趣味,是苦涩中的微笑。(任答一点都可得2分,意思接近即可)

13.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写心情,但动作描写上的一系列空间穿梭以及最后的迷失充分表现了他的失魂落魄和沮丧伤心。

14.这是作者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产生的超现实主义的想象(2分)。文中多次由“兔子”提到“食物链”,孩子认为人与兔子没有高低,处在生存的同一起跑线;成人世界则认为彼此有贵贱,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拥有绝对的处置权;“满街似乎都是站立的兔子”可以解读为在饥饿面前,人人都像兔子一样无能为力,其实都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而不是成人们自认为的“食物链顶端”;在那个时代里,是对自我没有处置权的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像兔子一样的社会最底层。(3分)(意思接近即可,言之成理的其他解读都可以酌情给分。)

15.(示例)北岛小时候自由穿梭的胡同、沿街叫卖的小贩正在消失,正如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正在渐渐地抹去旧日的痕迹,历史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淡褪了痕迹,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建设进行得过于粗暴。我们还在城中居住,人与城有某种镜像关系,希望我们在紧迫而匆忙的节奏里停下来,或者慢下来,反观我们的生活,看看无论是城,还是人,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jixuwen/599697.html

相关阅读:“幸福铃声”阅读理解答案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杜暹,濮阳人也”阅读答案
梁晓声《康熙字典》阅读练习及答案
《松侣》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