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传序
陈献章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日:“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
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
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①也。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宋史》卷427)
【参考译文】
自汉朝以来,有文字记录的著作繁多,在世上累积几百上千,达到汗牛充栋的地步,还没有停止。许文正对人说:“还必须再来一次焚书。”“焚书”是残暴秦王的行为,文正不忌讳谈它,实际上说的什么意思呢?广东左方伯陈公选取元代编修的《宋史·列传》中的《道学》一编刻版印刷,和对此有共同兴趣的人一起研究。《宋史》有全书在世上通行,而陈公又只专注这一编的研究。唉,我知道他的本意啊。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后世跟从儒家学习的人就多了,但说到像孔子一样忠信,就很少有人具备了。为什么和孔子的话有这样的差别呢?孔子所说的学习,不是后世之人所说的学习。后世求学的人,只是记忆背诵罢了,只是讲究词章罢了。这样,上天所给予读书人的,本来就是茫然无知的了。什么原因呢?士人们流连于众多典籍之中,而探求研究不够深入专一,耳目被各家之说所迷乱,自己的智慧因而受到压抑和窒息,君子担忧这些是应该的啊。所以,秦王焚书是有错误的,君子却不忌讳谈它,不是赞成秦王的做法,大概是不得已啊。
孔子死后,他精深的言论也就消失了。经过一千五百,周敦颐、程颢和程颐等许多学者相继兴起,在遗留下来的典籍中找到没有流传的经学著作,重新宣讲学习并传授它。载于这一编中的,已经很齐备了。即使同天地一起共享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却听说:《六经》是孔子的著作;学习的人如果只是诵读它的文字而忘记它的精神实质,那么,《六经》就只是一种糟粕罢了,仍然不免于在读书中丧失自己的本心。
如今《道学》这一编,杂采了众多学者做事的行为和他们著作中的言论,研究学习的人如果不只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在其中探求自己的内心,对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进行观察,致力于内在自我的修养,而不是用眼见耳听的东西扰乱内心,除去耳目这些表面的繁琐的功用,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那么,一打开书卷就会有所收获了。这不是说从书中得到了真谛,而是说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所以,用我心去读书,随处都可以有收获;只用书来增加我的见识,那么放下书卷就会茫然无知。这是我所想献给陈公和各地同仁的浅薄的见解。
承蒙陈公命我作序,所以写下这些话。陈公名选,字士贤,浙江临海人。他的父亲曾在新城作县宰,对百姓的关爱深厚。陈公自称这是他的家学内容。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注】①芹曝:谦词,谓所献微不足道。
A.文正不讳言之 讳:忌讳。
B.载于此编者,备矣 备:齐备。
C.更千五百 更:更加。
D.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徒:只是。
答案:C
解析:更,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积数百千于天下 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B.公复于此留意焉 盖有不得已焉
C.更相讲习而传之 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
D.《六经》,夫子之书也 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
答案:C
解析: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都可解为“在”。 B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递进。D项,两个“也”都是句末语助词,表判断。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
①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②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 ③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④察于动静有无之机 ⑤去耳目支离之用 ⑥乃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答案:A
解析:“察于动静有无之机”意思是“对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进行观察”,是正确的读书方法,B、C、D项都含有④,故不正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焚书”虽然有错误,但也是可取的,因为它对于当时学风的背理和有害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B.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方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
C.作者认为,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本心,至于经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
D.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
答案:A
解析:作者并不是赞成“焚书”,而是说他能理解许衡“焚书”一说。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4分)(2)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3分)
(3)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3分)
答案:(1)后世跟从儒家学习的人多了,但说到像孔子一样忠信,就很少有人具备了。为什么和孔子的话有这样的差别呢?
(2)上天所给予读书人的,本来就是茫然无知的了。
(3)所以,用我心去读书,随处都可以有收获;只用书来增加我的见识,那么放下书卷就会茫然无知。
解析:(1)关键词是“由”“鲜”“何其”。(2)关键词是“与”“固”“莫知”。(3)关键词是“盖”“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wenyanwen/423362.html
相关阅读: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青霞先生文集序》阅读
《疑人窃履》阅读附答案
天净沙秋思赏析
古文阅读备考精讲:《治学》(徐?)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