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9分
屈 原 列 传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
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
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2,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1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2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小题1】下列句中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熟悉。5 @$ H: Y W2 g5 K1 S0 WB.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伐:自夸。7 X. T5 e% [* f. i* X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疾病。! N4 d% J3 N/ ?2 Y1 UD.人穷则反本。反:同“返”,追溯。' [ Y4 H# [3 e/ ^ B% L3 a; e! R; N【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怒而疏屈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6 O* g! K6 T; j: Q5 L. Z1 S%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Y7 4 H/ U& f& N6 f* g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A* R1 Z, [, W, F% UD.博闻强记,明于治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j5 M+ F5 Q【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
能。, N$ [$ ^' [) F1 Z' @7 O-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5 G/ M! U1 E3 D" R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R1 B2 C. R, O" Q! [6 Z# V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h; c+ ( i. B8 C【小题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译: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
2译: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
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解析【小题1】C应是动词,恨。
【小题1】都是表目的的连词。
【小题1】C应是屈原草拟宪令还未完成,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说屈原的坏话。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1)译出“疾”、“聪”、“谗”、“谄”、“蔽”、“邪曲”等2分,句子正确通顺1分(2)译出“欲,甚,何不用”2分,句子通顺正确1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wenyanwen/863706.html
相关阅读:《宋史?晏殊传》“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阅读附答案
南齐书?崔慰祖传 阅读附答案
范张约期 阅读附答案
《虎丘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