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感
黄景仁① (清)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②飘尽悲歌气, 泥絮③沾来薄幸④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⑤, 春鸟秋虫自作声。
[注]①黄景仁(1749—1783),少年时即负盛名,却屡应乡诗不中,为求生计四方奔波,在贫病交加中客死它乡。 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捉弄,踪迹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薄幸:对女子负心。 谶:将来会应验的话。
14. 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诗人表达出自己成仙成佛的心愿无法实现,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个人情怀的心境。
B. “风蓬飘尽”一句表现了诗人自己虽漂泊不定,生活落魄,但消尽悲凉而生慷慨激昂之气。
C. “泥絮沾来” 一句表现了诗人自己如沾泥的柳絮,本不再轻狂,却得到负心汉的坏名声的平生遭际。
D. 颈联诗人言明自己书生无用,世人十之八九好似当年阮籍一样用白眼来鄙视“我”的现状。
E. 尾联诗人表达出无惧诗谶,要像虫鸟发声一样抒发自己内心自然真实的情感。
15. 诗人抒写“杂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举出其中的三种并做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①首联直抒胸臆,点出本诗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②颔联借物自比,揭示自己的漂泊身世和艰难处境;③颈联用典与反语再次直抒胸臆,表达白眼看人,书生无用、怀才不遇的愤慨不平之情; 尾联借物自比,用欢愉春鸟与愁苦秋虫同样发声自比,再次将“不平则鸣”之气推向高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xiandaiwen/1290280.html
相关阅读:光污染阅读答案
两只棉手套阅读答案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阅读答案
蒋梦麟在北大 阅读答案
暑假作业:母亲的诗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