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阅读附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相州昼锦堂记

  [宋]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①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如何,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高牙大纛:高大的旗帜、气派的仪仗。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是一项是 ( )

  A.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令:美,好

  B.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矜:注重,珍重

  C.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被:及,遍及

  D.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处置,安排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得志于当时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B.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 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D. 而喜为天下道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鲲

  1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读书人没有跻身仕途,在“困厄闾里”之时,总是被世人轻视侮辱;而他们一旦做了大官,高车驷马,衣锦还乡之时,世人就会惊骇、羡慕了。

  B.大丞相魏国公不认为“高牙大纛”是荣耀的事,也不把“桓圭衮冕”看得多么高贵,

  然而他追求“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希望能对后世产生有益的影响。

  C.第三部分,既详写了昼锦堂的经过,也盛赞了大丞相魏国公的的卓著功业和卓越才能,称颂魏国公是“社稷之臣”,他的功业是“邦家之光”,远不只是“闾里之荣”。

  D.本文在写法上颇有特色,最突出的是文章高论宏载,雄驾今古。文章既不从昼锦堂写也不从魏国公的为人和功德写起,而是把视野投向社会,对封建社会古今皆同的社会观念进行概括和议论。

  19.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4分)

  (2)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如何,而其志岂易量哉!(3分)

  20.用“/”给下面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

  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

  ——节选自《评陶韩柳诗·苏轼》

  试题答案:

  16.B (夸耀)

  17.C.(C都表原因;A“在”,“对于”;B.“用来”,“因为”;D “跟,同”;“成为”)

  18.C (没有详写了昼锦堂的经过)

  19. (7分)

  (1)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仕宦”翻译成动词“做官”1分;“所荣”“所同”所自结构1分;判断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

  (2)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视”翻译成“看待”1分;“易量”翻译成“轻易衡量”1分;语句通顺1分。)

  20. (3分)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错1—2处,扣1分;错3—4处,扣2分;错5—6处,扣3分,渊明子厚之间可断可不断。)

  断句翻译:

  柳宗元诗比不上陶渊明,却比韦应物好。韩愈文风豪放奇险的气势超过了他,但温和华丽精微深沉的细节却比不上他。喜欢枯瘦淡然风格的人,常说表面枯瘦而实质丰满,表面淡然而实质美好,陶渊明和柳子厚就是这样的。但如果表里全都枯瘦,风格淡然又有什么用呢?

  文言文翻译: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以礼相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起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赞叹羡慕,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这些当作富贵之后回故乡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轻时就已中了高高的科第,登上显要的位置。全国的士人们,听闻其传布四方的德音,仰望其播及的风采,大概有多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一时侥幸得志,出乎庸夫和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

  他们惊慌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气派的仪仗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华美的圭璧官服、公侯的礼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恩德遍及于百姓,功勋延及国家,事迹镌刻在金石之上,传播在声乐和文章里,光耀后世,永世不朽,才是魏国公的心志。读书人也是在这点上寄望魏国公啊。哪里只是为了荣耀于一时一乡呢?

  魏国公在仁宗至和间,曾以武康节度使身份治理相州,就在后园建造了“昼锦堂”。后又刻诗于石碑上,赠送给相州的人们。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夸耀自我的行为是可耻的。他不以昔日人们所夸耀的为荣,反而却以此为戒。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因此他能出为大将入为丞相,勤劳地为朝廷办事,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对重大事件,决策重要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处理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谓是国家的重臣啊!他有如此的丰功伟绩,因此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只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大的志实现而高兴,并且很高兴地同天下叙说,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xiandaiwen/379268.html

相关阅读:“高速铁路时代”已经到来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飞吧,小鸟阅读答案
微博出现于2006,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迅速传播阅读答案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