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黑暗中的舞者
肖复兴
命运常常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的轨迹。如果不是12前一次偶然到锅炉房打水,不是在不经意间挪动了一下那个破旧的灭火器,也许就不会有那次灭火器的突然爆炸,李端也就不会一下子双目失明。
那一,李端才18岁。而且,他正在中国青篮球队打球,如今著名的国手王治郅是他当的队友。那时候,他是多么的青春少,多么的前程远大。谁能够保证他不是今天另一个王治郅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和骤然逆转的命运,我们不少人会悲观长叹,诅咒命运的不公和无常,以及在自己的心里砸姜磨蒜一般慨叹自己怎么这么倒霉。然而,李端没有这样周围世界一片黑暗之中,他的心里并未失去光明。他开始A__________、B_________并C_________这个黑暗的世界,他学习盲人按摩,然后又进行了跳远的训练。他终于在跑道和沙坑中找到了属于他的新天地。上帝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替他开启了一扇窗。他无法和王治郅一样在篮球场上飞身扣篮了,但是他可以在田径场上腾空跳跃,让自己如一只展翅的大鸟一样,在黑暗的天空中划过一道闪亮夺目的弧线,如同一道七彩的虹。这时候,他以腾挪跳跃的身姿,向世界证明他是黑暗中的舞者和强者。
他自己说:他喜欢这样的一段话,战士可以受伤,受伤的战士还是战士;军人可以倒下,但军人的意志不可以被打垮;即使眼睛看不到色彩,也要让生命五光十色。
这是他的座右铭,是他的信念,使他战胜黑暗而让心里充满光明的理论基础。这便是他强于我们一般人的心理因素和思想境界。
所以,他以13米71的优异成绩夺得了北京残奥会F11级的三级跳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他创造了他人生的奇迹,便也就不奇怪了。
他飞身跃起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命运。命运曾经对他是那样的残酷和不公,但他却在和命运顽强搏斗中成为了胜者。他没有告诉我们这黑暗漫长的12是如何艰苦度过的,但我们可以想象,这12绝对不是天天花好月圆,处处阳光灿烂。他把命运的磨难当成新生活的一份特殊营养,他把12日复一日的风风雨雨当成自己必不可少的家伙,他把过去属于光明的回忆当成如今黑暗世界的背景,他踏在今天的踏板上,不是为了跳跃回昨天,而是要腾飞进明天。
这一刻,我相信他的眼前一定会是阳光灿烂。
没错,赛后他自己说:在最后一跳的时候,他的眼前出现这样的情景,他仿佛看见了迈克尔.乔丹的致命绝杀。他的心中盛满光明他眼前才会呈现如此美妙而奇特的情景。他的这番话让我感动,也让我有些奇怪。在三级跳远的赛场上,踏在跳板上,跃进沙坑里,他没有想我国的三级跳名将邹振斯,或曾经整整保持了十残疾人三级跳世界纪录的西班牙名将诺尔古拉慈,偏偏他想的是迈克尔.乔丹,是这位前NBA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我明白了,他念念不忘并一直于心不甘的是融有他青春梦想的篮球,那是一幅画,永远悬挂在他的记忆里。即使他再也无法重拾这个旧梦,但那幅画也要悬挂在眼前。也许,美好的回忆对我们一般人,在时过境迁之后,会令我们更加痛苦,或者涌出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惘然与怅然,但对于强者,这样的回忆激励着他,成为新的起跳的跳板,让他重新腾空飞起。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五光十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过境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从“习惯、摸索、熟知”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处。
A处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粗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如果不是12前一次偶然到锅炉房打水,不是在不经意间挪动了一下那个破旧的灭火器,也许就不会有那次灭火器的突然爆炸,李端也就不会一下子双目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李端在比赛时想到的不是三级跳名将,而是著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李端为“黑暗中的舞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形容生活丰富多彩。
(2)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2.A.摸索B.习惯C.熟知
3.不能删去,因为这几个词语写出了事情发生的突然,印证了前面的“瞬间”。
4.他一直怀揣篮球梦想,尽管双目失明依旧用梦想激励自己挑战命运。
5.他双目失明,却在田径场上腾挪跳跃,那矫健优美的身姿向人们证明他就是“黑暗中的舞者”。(意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xiandaiwen/456539.html
相关阅读:《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阅读附答案
“粉墨王侯”谭鑫培阅读附答案
一群动物正在吃草,冲来一只老虎。动物们吓得四散奔逃阅读附答案
《少爱因斯坦》选段阅读答案
《蒋梦麟在北大》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