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规律要求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对大千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才有可能取得丰富的审美信息,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爆发灵感,铸成审美意象。但另一方面,文艺家又不要执著拘泥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才有可能对宇宙万物进行冷静理智的分析和研究,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炽热的情感。这就是作者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对宇宙人生所采取的不即不离之态度,亦即于相而离相。文艺鉴赏规律也要求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应潜心于对象之中,不但要了然于目,而且要了然于胸,从而在凝神观照中达到主客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与此同时,又要求人们在心理上与外物分离,与宇宙人生保持一定距离,客观透脱地观察对象。伊塞尔在《本文的召唤结构》一书中曾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它有许多未定点和意义空白。这些点和空白乃是联结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它们能促使观者在阅览中赋予作品之未定处以确定的含意,从而填补意义空白,赋予观者参与作品构成的权利,因此,在鉴赏中倘执著拘泥于对象而不能冷静透脱地看待对象,就有可能忽略作品的未定点和空白,从而无法参与作品的再建构,展开审美想象与联想,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
在中国画里,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直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人们往往把空白作为整幅画中最令人欣赏的部分,正是因为那一空间给人以神秘又美好的遐想,所以就使这一虚空变成最耐人寻味的一面。如用高峰来表现大自然的雄伟峻峭,用烟云来衬托山峦的静穆庄严。在所留下的那些虚空里,都存在着极大的暗示,而这暗示又仿佛是一种流动语言,它可以使画家的观察力和读者的想象力更加敏锐。这种智慧,显然受到禅宗机锋转语的启示,有引人入胜之妙。
《坛经》云:净心则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善人恶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种以净心观照宇宙万物,从而体认其真如本性的思想,对我国传统的审美活动和文艺创作发生过重大影响。审美活动是采取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方式去把握世界,既如此,审美者就必须具备虚空明净的审美心境。只有用经过净化的、排除了各种世俗欲求的心境去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观照,才能体悟到宇宙万有的内在本质和生命律动,从而渐入审美境界。
白居易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引》中指出文艺创作要排除心中的一切杂念,形成虚空的审美心境,此乃进行艺术构思的前提条件。白氏还指出有了虚空的审美心态,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就会纷至沓来,涌入艺术家的心中,只有万景入胸,才能经过方寸之心的熔铸冶炼,酝酿凝聚成审美意象,塑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选自李豫川《禅宗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于相而又离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创作态度和理念是文艺创作规律对作者的必然要求。
B.在观照中物我既两忘又相离的境界,正体现了这一创作主张。
C.在创作中首先要于相才有可能爆发灵感,铸成审美意象。
D.召唤结构能使观者参与作品再建构,它强调的是鉴赏中的离相。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观者展开审美想象与联想,使作品得以再建构,从而发现作品的未定点和空白。
B.中国画里最令人欣赏的部分是留白,它使画家的观察力和读者的想象力更加敏锐。
C.禅宗净心观对中国文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人在审美过程中,体认真如本性,体悟生命的律动,从而渐入审美佳境,
D.白居易认为有了虚空的审美心境,就会万景入心,就能熔铸审美意象,最终塑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可见他深刻地领悟到禅理与诗道的相通之处。
10.概括禅宗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8.B解析:张冠李戴。原文在凝神观照中达到主客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与此同时,又要求人们在心理上与外物分离,这是文艺鉴赏规律的要求,不是文艺创作的主张。
9.D解析:A因果倒置。原文的表述是就有可能忽略作品的未定点和空白,从而无法参与作品的再建构,展开审美想象与联想B以偏概全。从原文在中国画里,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直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人们往往把空白作为整幅画中最令人欣赏的部分可知,不是所有的中国画都有留白,选项中还删除了原文中往往一词,显得绝对化了。C无中生有。禅宗净心观对中国文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文中无据。原文是对我国传统的审美活动和文艺创作发生过重大影响。也可说是混淆概念。张冠李戴。体认真如本性是禅者的追求,不是审美者的体认。
10.参考答案:(1)禅宗的机锋转语启示了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暗示艺术。(2)受禅宗净心观的启发,产生了创作鉴赏中的虚空审美观。(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xiandaiwen/513345.html
相关阅读:文言文秦晋崤之战 阅读附答案
南湖早春 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盛氏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阅读答案
草垛阅读答案
兽有猱小而善缘...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