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 何立文
⑴家里距学校大约三公里。早上七点,儿子从地下室推出那辆旧自行车,透过后阳台窗玻璃,我目送儿子的白色校服慢慢消失在小区道路的拐角。闭上眼睛,我能想象他弓着背蹬着自行车,出了小区西大门,在竹山路上汇入早起车流中的情景。第一个红绿灯前,儿子单脚着地,一会儿,绿灯亮起,他左拐进入仙来大道,前行四五百米后右拐上五一大道,再往前行驶,拐入北湖路,最后与众多白色校服一起涌入第四中学大门,在停车棚里锁好车子,背着沉重的书包爬上初中部教学楼四楼,开始一天的紧张学习。
⑵儿子上学的交通方式,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觉得骑自行车最好。一来方便,二来借此锻炼身体。尽管儿子遗传了我胆小谨慎的性格,从不违反交通规则,但频发的交通事故还是让我担忧。碰上一个醉酒的或者情绪失控的司机,正常行走的人都往往遭殃,这种事情还少吗?我曾经把我的担忧告诉妻子,她总笑我杞人忧天,说要是这样,难道你打算天天接送?儿子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离开我们去远方发展,这点独立自理能力都没有,能成吗?妻子虽然说得有理,我还是有点放不下。
⑶每天早上,儿子换鞋出门时,我总叮嘱他小心点,注意安全。好在儿子对我的唠叨并没有表示反感,一面答应着,一面噔噔噔下楼去了。有一件事说出来可能会觉得很好笑——儿子刚学会骑车,我教他横穿斑马线时下来推着车走。我的理由是,车来车往的,这样更保险。
⑷下雨时,儿子试探着问,爸爸,可以送我一下吗?我正犹豫,妻子看了看外面说,这么点雨,自己披个雨衣骑车去。儿子只好穿上雨靴,噔噔噔下楼去了。透过玻璃,隔了几分钟,才看见儿子推出自行车,原来他在地下室罩好了雨衣再出来的。密密雨丝中,儿子的黄色雨衣一扭一扭地,渐渐消失在小区马路的拐角。我默念着,儿子,你慢点,雨天路滑,车来车往,眼睛灵活点。突然又有点后悔,明明有车子,干吗不送一下呢?买了车子干什么的,不就图个方便吗?妻子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孩子正在长身体,吃这点苦算什么,应该锻炼锻炼。她说得很在理,我上学时家里穷,雨靴都没有,不是光脚步行五公里去学校吗?可不知为什么,想象儿子吃力地蹬车的样子,我还是有点心酸。雨越下越大。一下子就模糊了视线。雨刮器频繁滑动,为我暂时打开一个透明的空间。气温还徘徊在十度以下,我打开空调,暖气回旋在狭小的车厢里。再次想起儿子,我感到十分愧疚。
⑸放学时间到了,我一边准备晚饭,一边幻想着儿子收拾书包,下楼,开锁,上车,与同学说笑着出学校大门的情形。抽油烟机的轰鸣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饭菜准备好了,我守在后窗前,静静等待那个熟悉的身影。直到看见儿子从小区马路的缓坡上拐下来,我才长吁一口气,朝客厅里的妻子喊,儿子回来了,开饭。偶尔老师拖堂,迟迟未见儿子回来,我就干脆趴在窗台上张望。邻居小孩陆陆续续回来了,儿子在哪儿呢?这会儿出了学校大门没?自行车没出什么问题吧?好容易看见儿子与他的自行车,便高喊:浩然,浩然,快点回家。这小子倒好,天生一股子沉静,答应着,照例慢腾腾锁好车子,踩扁一个牛奶盒或者踢飞一颗石子,才咚咚咚上楼。
⑹有几次,不知为何,儿子回来很晚。
⑺我靠在窗台上,路灯下三三两两的人影闪过,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挎着皮包、塞着耳机的少女,头戴安全帽、骑着摩托车的农民工……就是不见儿子和他的自行车。他在哪呢?难道又是老师拖堂?还是他与同学在路上玩耍,忘记了时间?不可能,从进入初中起,儿子变得格外珍惜时间,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他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那么,难道他在路上摔跤了,或是被人碰倒了,受伤了?上星期的一天,他告诉我摔了一跤,说完,他挽起裤脚,给我看那青紫的伤处。我一再叮嘱他要小心,可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不摔一跤吧?那么,他现在是否正一瘸一拐地推着自行车行走在晚归的人群中呢?
⑻我在后阳台上来回走着,朝窗玻璃哈气,反复写下儿子的名字。不一会儿,那些字便模糊成一团水渍。时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最后,我真想下去看看,说不定真的在路上接着儿子了,还能帮他背书包、推车子。妻子一边拖地一边说,再等等,没事的。又过了几分钟,菜都要凉了,我推开后窗,终于看见儿子。一切正常,儿子稍稍偏一下车头,自行车便轻巧地滑到地下室门前,我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下来。
⑼我借以容身守望儿子的地方,确切说应该是一个不到三平米的小阳台。作为厨房的有效延伸,里面放满了大米、食用油、面条、米粉……可以说充满物质主义的气息。可我喜欢待在这儿。拉开窗帘,有时仰望灰暗的天空,看对面楼里的老头儿倚在阳台上抽烟,更多时候俯视小区里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这些人影中辨认那个熟悉的瘦小身影。那是我血脉里回响的强音,从他身上,我总能看见自己遥远、模糊的童年。
⑽很多时候,我真的很感激这个后窗。作为房子的一小部分,它朝北微微凸起,伸向天空,仿佛一只精巧的耳朵。借助这只耳朵,我听风观雨,俯瞰地上的树木与花草,在市声中守候儿子的归来,安享世俗生活带给我的作为一个普遍父亲的爱与痛。每个人都有秘密。这个狭小空间里,存储着我太多难以言说的心事,若干年后,必将成为回忆的富矿。耳朵与倾听,恰好构成一对生动的隐喻。夜幕降临,视线所及处,我与儿子的身影重叠、交织。
⑾没想到,儿子似乎也洞悉了后窗的秘密。每次出差,我拉着行李箱走上大路时,他总从窗户后面伸出头,叫爸爸。平常日子,并不觉得这个音节有何异样,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对儿子的称呼只是回之一个淡淡的“嗯”。然而后窗里的一声爸爸,却成了我在外面无数个孤寂日夜的提神咖啡,耳畔响起时,总能熨平客居的寂寥,温暖周身血液。
⑿以前,对父母的牵挂总是不解,觉得自己在外面好好的,父母瞎操什么心呢?为人父了,才明白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孩子。光阴流逝,白发苍苍的他们可以视而不见。
⒀儿子渐渐长大,再过两年,身高可能就超过我了。外面的世界属于他们,时间的脚步是挡不住的,羽翼丰满的一天他将离开我们,离开这个家,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我能想见那时的模样——一个须发皆白的父亲,安静地站在后窗,暮色苍茫中守候儿子的归来。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杞人忧天( )②愧疚( )③水渍( )④模样( )
18.后窗中无数次的凝眸和情溢于中的想象展示无私而厚重的父爱。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最让你感动的两次。(4分)
19.作者每天牵挂着孩子的安危,为什么还选择让孩子骑自行车上学呢?(3分)
20.成功的人物描写总是能捕捉到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请赏析下面句子的精妙之处。(任选其一即可)(4分)
①我在后阳台上来回走着,朝窗玻璃哈气,反复写下儿子的名字。不一会儿,那些字便模糊成一团水渍。
②我默念着,儿子,你慢点,雨天路滑,车来车往,眼睛灵活点。突然又有点后悔,明明有车子,干吗不送一下呢?买了车子干什么的,不就图个方便吗?
21.一个不到三平米的小阳台,为什么作者说“若干年后,这个狭小空间必将成为回忆的富矿”? (4分)
22.我们本学期曾学过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和题目是什么?同是描写无私而厚重的父爱的文章,二者描写的角度有何不同?(4分)
23.这篇文章道出了天下为人父母者久郁于心而又无以表达于外的心声,也会帮助我们寻觅出生命中那些平实而温馨的记忆,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4分)
参考答案:
17. qǐ○2 jiù ○3 zì ○4mú
18 ○1想象儿子上学路上情形 。 ○2 幻想儿子放学时情形。
○3 守候儿子回家 ○4儿子回来晚时内心的焦虑和担忧
19.一来方便,二来借此锻炼身体即可。也可以加上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20.(1)作者采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手法,“走”、“哈”、“写”等几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焦虑地等待孩子回家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内心对儿子安全的忧虑和等待儿子焦虑的心理。
(2)作者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细腻生动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冒雨骑车上学的的担忧及没有开车送儿子上学的愧疚和自责。
21.在这里作者可以听风观雨,俯瞰地上的树木与花草,在市声中守候儿子的归来,安享世俗生活带给他的作为一个普遍父亲的爱与痛。
22.朱自清,《背影》,《背影》是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描写父爱,本文是从父亲的角度来展示父爱。
23.合理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xiandaiwen/618971.html
相关阅读:《斜塔上的实验》阅读答案
《蚂蚁和蝉》阅读附答案
永远的中国心 阅读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文言文醒心亭记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