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文人常与画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画家的学识、文化品质与文人的内涵构成了书画创作的内在底蕴。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传统绘画与文学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在绘画创作中首先要得以表现。文学与绘画,追其根本都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
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绘画中的渗透首先表现在传统绘画的创作主题常来源于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和源泉。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取材于古典文学由来已久,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取自文学作品的绘画当是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画完全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曹植的《洛神赋》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想象中洛神的神韵,表现出了作者寄托的情愫。画家顾恺之用绘画语言将洛神赋所表现出的语言画面展现在纸卷上,准确表现出了诗赋中描绘的梦幻般柔情,使《洛神赋图》与曹植的《洛神赋》相得益彰。此后,历代取材于文学作品的绘画不胜枚举,成为中国文学与绘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所独有的特征。
以文学作品作画几乎成为历代画家创作的必修课,历代众多诗画结合的经典之作已载入中国绘画艺术史,并传颂后世,对传统绘画“尚意”、“尚情”的艺术追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文人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常表现的另一题材。唐代著名诗僧寒山与拾得,一直是历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南宋著名画家梁楷和元代著名禅僧画家因陀罗等人都曾创作过寒山和拾得的人物像。以爱国诗人屈原的精神风貌和品格而创作的《屈子行吟图》是明末画家陈洪绶杰出的版画作品。《苏轼回翰林院图》是明代画家张路的作品,表现了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神韵。中国古代文人以其与众不同的文人品格,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为画家创作的对象。
中国古典文学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渗透,还表现在创作者的身份上。中国古典文人大多具备书画家的身份。唐代王维不仅会作诗,还擅长绘画与演奏,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王维的艺术作品显示出独特的内涵和情趣。宋代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等多方面有较大成就,其书法和绘画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
书法代表之作《黄州寒食诗帖》、《黄几道祭文帖》等都表现出了雄浑奇崛的气势,绘画作品《古木怪石图》则集中凸显了其厌世疾俗的孤傲与寂寞心灵。
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表现出的色彩也是传统书画作品蕴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书画所表现的神韵与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意蕴,融会成新的艺术境界,使人产生更多新的感受。我们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时,不仅仅沉醉于笔墨技法之间,更是在品味作品所表现的文学内涵,畅游于书画与文学相互交织所表现出的意境之中。
(摘编自李晓男《论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渗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绘画始终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主要方向,文人的内涵是书画创作内在底蕴的构成要素之一。
B.中国传统绘画创作首先要表现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可见传统绘画与文学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
C.传颂后世的历代众多诗画结合的经典之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绘画“尚意”“尚情”的艺术追求。
D.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欣赏笔墨技法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品味画作表现的文学内涵,畅游于书画与文学相交融的意境中。
2.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中的渗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典文学经常成为传统绘画的创作主题,历代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的绘画不胜枚举。
B.以文学作品作画几乎是历代画家创作的必修课,中国传统文人形象是传统绘画中经常表现的题材。
C.中国传统书画的创作者同时兼具文人的身份,如顾恺之、寒山、拾得、王维、苏轼等,其艺术作品往往体现出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D.传统书画作品中蕴涵着古典文学中所表现的色彩,前者的神韵与后者的意蕴融会成为新的艺术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两者都是为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
B.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最迟在晋代就出现了取材于古典文学的画作。
C.《洛神赋图》与《洛神赋》相得益彰,没有《洛神赋》,就不可能有《洛神赋图》,而没有《洛神赋图》,《洛神赋》也难免黯然失色。
D.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成为传统绘画创作的对象,主要是由于其与众不同的文人品格及独特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原文第5段,欣赏笔墨技法、品味文学内涵、畅游于意境之中三者是并重的,无主次之分。
2.【答案】C
【解析】“创作者同时兼具文人身份”说法绝对,原文第4段说“中国古典文人大多具备书画家的身份”,强调大多数文人同时又是画家,反之,画家兼具文人身份者也应是“大多”。另外,“寒山、拾得”是“诗僧”,即文人,不是画家,文中没有“寒山、拾得”是画家的信息,事实上他们也不是。
3.【答案】C
【解析】“相得益彰”意为两者互相配合映衬,使彼此的作用、好处、特征等得到更充分的表现。《洛神赋图》取材于《洛神赋》,因此,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尚可成立,但没有前者,后者却未必就“黯然失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xiandaiwen/633503.html
相关阅读:妙趣横生话钥匙阅读答案
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阅读答案
《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附答案
一块伶俐的小石头又加上一句:“市民最大的本阅读答案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阅读答案
闂佺粯顨呴悧濠傖缚閸喓鐝堕柣妤€鐗婇~鏍煥濞戞瑧顣叉繝鈧导鏉戞闁搞儜鍐╂殽闁诲海鎳撳﹢閬嶅极鏉堛劎顩查柟鐑樻磻缁挾绱撻崘鈺佺仼闁轰降鍊濋獮瀣偪椤栨碍顔囬梺鍛婄懄閸ㄨ偐娑甸埀顒勬煟濮樼厧娅欑紒杈ㄧ箘閹风娀濡烽敂鐣屸偓顕€鎮峰▎蹇撯偓濠氬磻閿濆棛顩烽柛娑卞墮閺佲晠鎮跺☉鏍у缂傚秵妫冮幊鎾诲川椤旇姤瀚虫繛瀛樼矋娴滀粙鍩€椤掆偓閸婄懓锕㈤幍顔惧崥婵炲棗娴烽惌宀勬煙缂佹ê濮冪紒璺虹仛缁岄亶鍩勯崘褏绀€闁诲孩绋掗敋闁稿绉剁划姘洪鍜冪吹闂佸搫鐗嗙粔瀛樻叏閻斿吋鏅悘鐐跺亹閻熸繈鏌熼弸顐㈠姕婵犫偓娓氣偓楠炲秹鍩€椤掑嫬瀚夊璺侯儐缂嶁偓闂佹寧绋戞總鏃傜箔婢舵劕绠ラ柟绋块椤庢捇鏌i埡鍏﹀綊宕h閳绘棃寮撮悙鍏哥矗闁荤姵鍔х徊濂稿箲閵忋倕违闁稿本鍑瑰ú銈夋煕濞嗘劕鐏╂鐐叉喘瀵敻顢楅崒婊冭闂佸搫鐗嗛ˇ鎵矓閸︻厸鍋撳顒佹拱濠德や含閹噣顢樺┑瀣當闂佸搫顧€閹凤拷/闁哄鏅滅换鍐兜閼稿灚浜ゆ繝闈涒看濞兼劙鏌i妸銉ヮ仼闁哥偛顕埀顒€婀卞▍銏㈡濠靛牊瀚氱€瑰嫭婢樼徊娲⒑椤愶紕绐旈柛瀣墬缁傛帡骞嗛弶鎸庮啎 4509422@qq.com 婵炴垶鎸鹃崑鎾存叏閵堝鏅悘鐐跺亹椤忚京绱撴担鍝ョ闁绘搫绱曢埀顒€婀遍崕鎴犳濠靛瀚夋い鎺戝€昏ぐ鏌ユ倶韫囨挻顥犻柣婵囩洴瀹曟氨鎷犻幓鎺斾患闂傚倸瀚ㄩ崐鎴﹀焵椤掑﹥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