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说,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以人本精神为基石的人类文明。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中华的先民认为这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自己发明的。这反映出中华的先民却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非凡事迹的文学表达。女娲等人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古代神话中的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等人物分别发明了筑室居住、钻木取火及农业生产,而黄帝及其周围的传说人物更被看作中国古代各种生产技术及文化知识的发明者(如嫘祖发明蚕桑,仓颉发明文字,伶伦制定乐律等)。中国的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神话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人间,他们的主要事迹是除害安民、发明创造。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分明是一位人间领袖的英雄事迹,哪里有丝毫的神话色彩?
既然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追求人格的完善、人伦的幸福、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尚书》说:“惟人,万物之灵。”《礼记》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些论断颇能代表古代中国人对人在宇宙间地位的确定。.正因如此、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主要对象。他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他们的关怀对象都是现实的人生。
所以,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认为解决人间的实际问题才是思想家的当务之急。一句话,中华先民的理想国就在人间。一个鲜明的例证是,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都与人间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仰韶文化的大量彩陶器具上所绘的鱼鸟图案,无论是意味着图腾崇拜还是祈祷狩猎有获,都反映着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诉求。至于河姆渡、大汶口文化中都有发现的陶? ,呈猪形,呈狗形,更是先民畜牧生产的直接表现。最早的古代歌谣也都是人间的产物,例如记载在甲骨上的一段上古卜辞:“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它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待,倾注着以农为本的古代先民的喜怒哀乐。虽然在中华文明史初期产生的艺术品也有以祭祀鬼神为用途的,但是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例如汉代的墓葬壁画中常见伏羲女娲之类的神话题材,而唐代的同类壁画却以宴饮、耕牧等人间生活为主要内容。至于在思想界,则从孔子开始就确立了“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孔子教导弟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对于鬼神及彼岸世界等既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的命题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既是机敏睿智,更是实事求是,因为先民们思考的对象就是人间,就是现世,以人为本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
(莫砺锋《诗意人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是一种以人本精神为基石的人类文明,中华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
B、中华先民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他们认为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火,就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自己发明的。
C.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非凡事迹的文学表达。
D.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的活动场所是人间,他们除害安民、发明创造。大禹治水,神农氏发明农业生产,其实并无神话色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帝及其周围的传说人物发明了筑室居住、蚕桑、文字等中国古代各种生产技术及文化知识,这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的体现。
B.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尚书》中人是万物之灵及《礼记》中的一些相关论断,颇能代表古代中国人对人在宇宙间地位的确定。
C.仰韶文化彩陶器具上的鱼鸟图案,甲骨上的表达人们对雨水期盼的上古卜辞等,表明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与人间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在中华文明史初期产生的艺术品有以祭祀鬼神为用途的,但随着时代推进,古代艺术中人本精神愈加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神话人物及故事是源于现实生活的,大禹治水没有丝毫的神话色彩,是有史可载的英雄事迹。
B.中华的先民崇敬效仿人间的圣贤,他们把“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作为实现生命不朽的方式。
c.直接表现先民畜牧生产的呈猪形狗形的陶?,倾注着以农为本的古代先民的喜怒哀乐的歌谣,均是艺术与现实相连的佐证。
D.对于鬼神及彼岸世界等命题,孔子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即是机敏睿智,更是实事求是,因为先民们思考的对象就是人间。
参考答案:
1.D(范围扩大。原文是“主要活动场所”,“主要事迹”是除害安民。)
2.A(理解有误。依据原文,筑室居住是古代神话中的有巢氏发明的,不是黄帝及其周围的传说人物发明的。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的体现”。)
3.A(偷换概念。原文是说“三过家门而不入”没有神话色彩,而不是大禹治水没有神话色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xiandaiwen/892926.html
相关阅读:《<书目答问>的著作权问题》阅读附答案
后窗 阅读附答案
《静默卢沟桥》阅读附答案
郭枫《空山鸟语》的阅读题及答案推荐
海上的风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