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杀害了三毛
作者:吴曦
准确地说,三毛是被她的一位中学老师杀死的。
死前的四十多年里,三毛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阴影里不可自拔。这阴影就像一个打了死结的套,套着她的脖子,怎么也解不开。慢慢地慢慢地就勒紧了……
13岁那年,三毛被她的一位中学代数老师怀疑数学考试作弊,受到了体罚。老师用毛笔蘸着墨汁,“蘸得饱饱的,饱得毛笔都胖起来了”,然后把三毛的眼睛画成两个大黑圈,像只熊猫一样。老师一面画一面笑笑地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也不痒,只是凉凉的而已。”墨汁像黑色的眼泪,顺着三毛的面颊滑下来,她把嘴紧紧地抿着,黑色墨汁滑进她的嘴角漫进嘴里。老师对三毛说:“你转过身去给全班同学看一看。”三毛就这样面对大家在教室的角落里一直站到下课。老师还不肯罢休,要三毛到操场绕一圈再回到教室。
三毛这样讲述着当年受到体罚的情景。
13岁少女的自尊就在这位老师的一次自以为高明的体罚中被彻底摧毁了。就像刚刚盛开的花朵,突然遭受一阵狂风暴雨的摧残一样。花季的生命,从此留下永远无法修复的黑洞。
她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孩子,也成了同学和自己心目中的坏孩子。这个死结永远无法解开。
后来的日子,都是在恐惧中度过的。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三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独享孤独的世界。她爱上了美术和文学,尤其是接触了大量的书籍,她把自己“锁进都是书的墙壁”。在孤独中舔吮自己的伤口,用文字为自己的心灵疗伤。无边的孤独,无限的话语,她只能在孤独的世界中自言自语。
这世界因此多了一种声音,三毛的声音。说起来应该感谢那位老师,三毛曾经宽容而坦诚地说:“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这个代数老师是第一个改变我的命运的人,我现在很感激她,如果不是她当年对我做的这场体罚,我不会走上今天的路。”
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一把充满悖论的双刃剑,既伤害了三毛,又成全了三毛。她的一生就是在伤害与成全的纠缠中,循环往复成一个万劫不复的命运怪圈。准确地说,是在孤独与倾诉中循环。在她倾诉得越多的时候,正是她孤独越深的时候。她每时每刻不得不用梦幻中的诉说来排遣自己的孤独。
还有就是流浪。流浪,成了三毛后半生的嗜好和全部。
她尤其喜欢人迹罕至和荒无人烟的地方,比如沙漠。在这里,她可以毫不设防地袒露自己,包括灵魂和肉体。她可以彻底地放飞自己,独自进行着永不停歇的精神翔舞……
台湾和大陆的众多读者之所以热捧三毛,正是喜欢那一种忧伤与孤独。孤独是生命的矜持,是傲立于冰山上的雪莲啊!
其实,一直以来,三毛都在努力解开坏孩子的死结,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开。
(摘自《最文摘》)
1.题目说“中学老师杀害了三毛”,如何理解“杀害”的含义?请简要作答。
2.在第八自然段,作者引用了三毛的一段话,表示出三毛对老师的宽容和感激,可作者却说三毛“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阴影里不可自拔”,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杀害”并不是说老师非法杀死了三毛肉体的生命,而是指代数老师有失师德的惩罚,摧毁了一个十三岁少女的自尊,使三毛十三岁及以后的灵魂,陷于巨大的无法修复的黑洞之中,她恐惧、忧伤和孤独,从而导致悲剧的结局。这是一种心理、精神层面的“杀害”。
2.不矛盾。三毛这番话所表现出的襟怀和境界,表明了她的心智已很成熟;但在漫长的岁月中,老师对她的伤害却一直如影随形,对她性格的形成以至人生道路的选择,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即“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阴影里不可自拔”。这是无法抹杀的事实,它不会因三毛的成熟而消失,并决定着她的命运和结局,所以并不矛盾。
(作者单位:吉林松原二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uedu/yilunwen/1248200.html
相关阅读:《善于用人短变长》阅读答案
《学问的功用》阅读答案
“湛江情怀”是湛江人的一份宝贵的财富阅读答案(2011广东湛江中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及答案【附原文】
议论文《幸福》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