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竞争意识’作为目标培养——这在国外是绝无仅有的,那么中国的下一代将是充满血腥的一代。”张副厅长不无忧伤的话久久地在我脑海中回荡。
这委实是教育现状的写照!无独有偶。那之后不久,一次布置孩子在作文本上写一封信,我们班级一位善良的女生,写给我的一封长信与此如出一辙。她说,我和她表面上是很好的朋友,私下里却争得你死我活。我有时真暗暗希望她能死去……
我怔住了。要知道,那是我们班公认善良的孩子!
孩子是无辜的。是什么让他们变得这么没人性?就是教育中泛滥成灾的竞争!
在校园中,竞争无处不在。平行班的考试成绩在竞争,学校开展的各种比赛活动在竞争,班级里的那张大大的竞争榜更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原来,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切都是促使孩子去竞争:与他人比高低!家长当然也不例外,总会自然而然地拿孩子与人比!
“竞争意识是动物都会有的。人是没有尾巴的动物。人类与自己的动物性斗争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就是德……”
“竞争是与人相对而言的,拼搏是与自己相对而言的,我们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拼搏……”
真是字字珠玑!那个讲座是有史以来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一次。
自此,我不再在班级里贴那张大大的列着全班名字的“大赛榜”。那样光明正大的比赛无疑会促进孩子之间的竞争;那还会大大地打击落后的孩子——大赛榜上永远有落后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后面,奖赏的星星红苹果一类的东西总是少之又少。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成了灰溜溜的人。久而久之,难怪他们就自暴自弃了。
我们总是固执地以为,只有竞争才会发挥一个人最大潜能。殊不知,这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
人应该较量的是自己,而不是旁人。
当局者迷。许多时候,我们的做法往往有悖理智,只是为周围环境所趋。
我也犯过傻。看着身为人师的同事们一个个将宝宝送到外面学这学那,不免心焦——担心自己的宝宝输在起跑线上。日前也将上小班的宝宝送去学围棋——尽管家庭成员一致反对,作为妈妈的我还是悄然行动了。我跟着她听了两节课,与宝宝一起学的都是大她几岁的孩子。宝宝显然力不从心。真正的揠苗助长!我立刻打退堂鼓了。
在此,又想到了不久前从杂志上读到的一篇文章,一位智力平平的孩子从小潜能就被母亲发挥到极致,被逼着做了一辈子的“最优秀”,母亲请高人为她一次次开小灶,终于进入当地最好的中学,后又考上很好的一所大学,最后通过关系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在工作中,原本并不聪明的她不再优秀,她大大受挫,最终跳楼自杀了。
孩子感到幸福的路子很多,做最优秀的未必是最幸福的,学习好也不是幸福的唯一路子。淡化竞争,淡化攀比。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心平气和的妈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编后>>>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是我们每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对自己,对朋友,也对孩子如是说。似乎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上紧“发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然而,因过度竞争导致的血的教训比比皆是,其中有大人,也有小孩。不禁掩卷追问:孩子们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到底丢失了什么?而在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过程中,我们大人又失去了什么?“人应该较量的是自己,而不是旁人”,说得多好。可是我们在教导孩子时,又如何确认我们培养的是孩子的拼搏精神,而不是攀比意识呢?老师们在这方面又可以有哪些作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3355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