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以后会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时期是兴奋期。孩子入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有想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第二时期是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而不想上学。
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孩子的这些表现,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帮孩子过好人生的这个转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准备呢?大多数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学习跟不上怎么办?而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缺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指的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一些习惯的培养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比知识更重要。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而且要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放学后,回到家里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学校中午休息时间一般是50分钟,不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候午睡。所以孩子到了下午就很困乏,听课质量可想而知。因此,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要求孩子每天最晚9:30睡觉,早上6:30起床,每天保证一定的睡眠,开学后有些学生不适应,可能会上火,请家长注意让孩子多喝些水,以免生病。
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开学后,家长要给学生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希望家长每天能抽出点时间,对孩子是否完成老师交代的事情进行指导。具体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检查,一次表扬。例如放学接孩子的时候,问问他:“今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完成得好,别忘了要肯定孩子;完成得不好或没完成,也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再努力。有过几次经验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代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方面会认真许多。
上学以后,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家长要把每种文具都在纸上写上名字,用胶条粘住贴在文具上,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开学初,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资料夹,让学生将老师下发的课程表、卷子等资料分类整理在文件夹里,交给孩子自己保管,逐步培养他处理好自己东西的意识。
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忘记了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又不敢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要去厕所,上课如果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更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孩子与不太熟悉的成人大声讲话。
教会孩子每天按照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而良好的习惯是要有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生。
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家长不够尽责,有的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双职工父母,两人都比较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注意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3654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