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运用某一类能力时间愈长、次数愈多,负责该能力的脑部分发育或发展愈快,相应能力亦得以保留、提升;相对而言,某一类能力愈少运用,负责该能力的脑部分便会萎缩,相应能力亦会下降、消失。我们透过主动或被动的经历,每天不断地重塑自己的大脑。旧的科学观念相信人脑的结构与功能是固定不变,但近十数年的脑科学研究显示,人脑由出生至死亡,每天都随着我们的经历不停在改变。
《时代周刊》于2007年2月曾发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一组研究对象被安排连续五天,每天两小时练习弹钢琴,经过五天后,研究人员透过跨颅磁性刺激测试发现,负责控制手指弹琴的脑内神经网络范围明显地扩展,意思是只需五天共十小时的弹琴练习,脑部负责弹琴的脑细胞及联系增多,不单能力提升了,连脑结构也在改变。
人脑的前额叶负责组织思考、短期工作记忆、计划、抉择、反思、专注、情绪管理、控制冲动和解难等重要任务,倘若前额叶因遗传、病变或意外撞击,导致该部分脑细胞死亡、或功能减弱,此人的思考、计划、组织和解难能力也会自然下降。有案例曾向一位有暴力倾向男士的脑部,以单光子放射断层扫描,观察脑部血流量的情况,发现他的前额叶出现了一个黑洞,即该处没有血液供应,脑细胞已死亡、退化、或功能极弱,所以该男士考虑后果、控制情绪及控制冲动的能力明显较低,因而造成暴力倾向及具攻击性的性格。
成年人看电视,很多时会出现“边看边骂”的情况,原因是其脑部自动分析了电视输入的讯息,并进行批判思维,因而可作出“无可能”、“不合理”等评论。当然,批判的素质、深度、或逻辑性会因人而异,但这个“思考”的过程也属于前额叶的功能。有趣的是,通常“边看边骂”者多一句起、两句止,因需要继续追看那快速发展的剧情,故看电视的过程中,人脑功能绝大部分时间是接收讯息,以记忆为主,鲜有分析、质疑、提问、评价等高层次思维在进行。
儿童看电视或电影的情况亦然。有陪同幼儿(3至5岁)到戏院看电影经验的家长便会发现,孩子会不断提问:“为何他会……?”、“她在做什么……?”当然家长大多不会详细回应,只鼓励其看下去便算,然而,这反应其实不利孩子思考的发展。提问是所有思考与学习的起源,其实家长正好透过彼此互动的问与答,以促进孩子的推理、分析、组织、综合等思维的发展;可惜电影或电视节目的设计,并没有提供思维互动的空间。而家长为了避免骚扰其他观众,或妨碍自己欣赏,便唯有压抑孩子的思考和学习动机,久而久之,孩子便不再提问,只习惯被动地接收所有电影或电视输出的讯息,并加以记忆。由此养成侧重记忆而不善思考的习惯。
根据之前提出的人脑重要特性,相应脑部分愈少被刺激和运用,该部分的发展便会减弱,甚至萎缩,直接改变脑部结构,亦即改变人的能力;以此推论,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愈长,前额叶负责思考的神经网络发育愈弱,即透过电视,会损害孩子的前额叶发育,压抑其思考和学习的潜能,促使其智力退化,最终将其脑部重塑成较愚蠢的脑袋!
在外国有不少验证上述理论的研究:愈多看电视,孩子愈少看书。(官能刺激取代思考与想像)将背景、能力相近的孩子,分组作研究,每晚愈多看电视的一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少看电视的一组孩子,在智力上明显不及。
0至5岁孩子看电视,会影响日后数年的专注和集中力。(负责官能刺激的脑部分,被刺激发展,相反负责专注自控的前额叶能力减弱。)粗俗用语、恶劣态度、不适当的表情、不正确的价值观、负面的沟通模式、错误的知识都会透过电视节目直接灌输到孩子的记忆。(看电视过程无法进行批判思考,只是记忆,下载讯息)。
在儿童经常观看的卡通片时段当中,平均每小时有20至25次暴力动作,如高处堕下、用硬物袭击、枪械炸药等。成人懂批判,但儿童以为是真实。而教育电视或益智节目,虽然知识正确及价值正面,但仍属以记忆为主,除非有成人在旁,于适当时候暂停并进行互动交流,启发思考,否则长时间观看,亦会减弱前额叶发展。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小孩由0至2岁不应看电视;2岁后限制每天只能看教育性节目(非一般卡通片)1至2小时。较严谨的儿科专家更建议,孩童5岁前不应看电视。很多家长担心,不让孩子看电视,孩子回校或许与同学欠缺沟通话题。
我个人的经验却是,儿子在家没有电视看,晚饭时更有空间与父母、长辈交谈;功课完成后会下棋、进行其他社交游戏(如大富翁等)、绘画、设计游戏、改良用具等。由于思维及沟通等多了发展机会,回校听同学分享电视节目的部分内容,已可即时参与提问、讨论、评?,绝无被孤立的现象,且反应奇快,有反客为主,带领讨论的意外惊喜。
习惯形成后便难以改变,故家长宜以身作则,在孩子出生后便戒掉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改以录影及重播模式,待孩子睡觉后欣赏。很多生活压力大的人,会以看电视减压,目的也是“停止思考”;但成人看电视太多,也会影响前额叶的能力,导致冲动或做错决定,最终亦会增加压力及产生后遗症。
稿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4251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