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早期教育这个代名词,没有那个家长会感到陌生的,但是有些家长对于早教的方式也没有很具体的方式,甚至可以说连基本的早教常识都不具备,这样肯定会对早教形成负面的影响。
常识一: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借助专业机构的辅导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会专业机构、幼儿园共同完成,而父母往往是宝宝最好的早教老师,这也是许多国家都在提倡亲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亲子早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适龄化早教,而适龄早教远远不是混龄的早教中心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家长的亲自参与,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1-2岁:在快乐的亲子互动中,带领宝宝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并锻炼宝宝的体魄,促进语言发展。
2-3岁: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强调亲子互动
3-4岁:鼓励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围的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5岁:注意培养探索能力和创造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感受传统文化,增强艺术表现力,增进亲子感情。
5-6岁:注意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索,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常识二:早教不是特长教育。
也有一些家长,将早期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认为学得越多越好,于是盲目攀比跟风。殊不知,特长教育一定要等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之后再开始。当孩子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时,急于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反倒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起到反效果。幼儿教育
常识三:早教不是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往往忽视“过之尤不及”的道理,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间成名成才。于是早教之风越刮越烈,孩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但是,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一味灌输和盲目超前,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进而影响今后的成长。幼儿早教
常识四:早教不只是让孩子更聪明。
有的人误以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其实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动作、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如果认为早教单纯的只是孩子变得比别人更聪明,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早期教育
常识五:早教不只是学知识。
有些家长认为早教就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提前学知识。这是极其片面的想法。早教是以情为先、以养为主、养教结合,重在品格素养和潜能开发的早期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早教网
常识六:早教不是神童教育。
相关调查表明,在社会群体中,超常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九成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而在家长中,希望孩子“正常发展”的却只有三成,由此一些教育机构打出类似“培养超常儿童”的口号,就对家长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违背规律的方法,自然不会对事物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结:专家也提醒家长朋友,家长在家在对孩子进行亲子早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权威机构的权威产品,这样在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有很好的保证,对孩子的发展也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4901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