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到了3 岁左右就进入了“反抗期”。但这是相当大的误解,其实正是那些整日将孩子关在家中、不给孩子创造玩的机会的父母,反抗着孩子的自立。做过集体保育工作的人都知道,孩子到了3 岁就能够和小朋友们互相搭伴玩了,这正式我们想要说的协作期。看看那些被称为淘气的孩子,进行的多是尝试自己力量的创造性活动。母亲洗衣服,孩子在旁边把肥皂拿起米扔进水盆,母亲就把肥皂盒拿走收起来,可是孩子就哭着要把肥皂盒拿回来。把肥皂盒拿走的母亲,是出于玩肥皂浪费的心理,她认为不能养成孩子把肥皂当玩具的习惯,因此禁止孩子玩肥皂,而把不能顺从她的孩子看成是反抗者。但从孩子的角度看,一扔进水中就出漂亮泡沫的肥皂,是多么有意思的玩具呀,母亲迄今为止还不曾给我买过一件这样好玩的玩具呢。这个玩具就在身边发现了,对孩子来说,真是无法形容的喜悦。可就是这个喜悦让母亲剥夺了。父亲在周日做木匠活,确实很愉快的样子。在旁边看着的孩子,在父亲刨木头的时候,他把锯拿到了旁边的柱子处,学着父亲样子试着锯。对着几次磕了头的那硬硬的柱子嘎吱嘎吱地锯下去,这种开心的用手的感觉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的。父亲发现孩子在嘎吱嘎吱锯柱子后会大声喝令他把锯拿过来!对此,孩子只是讨厌。父亲凭着父亲的威严夺走了锯,孩子就坐在地上,表示反抗。
从大人的角度看,引导孩子弃恶从善,孩子却反抗。但是,3 岁的孩子又能做什么恶呢?带孩子去高尔夫球场的草坪上让孩子自由地骑三轮车,孩子能做什么坏事吗?在洗浴场中给孩子玩爱起泡的香皂和能洗头发的娃娃,孩子能做什么坏事吗?让孩子们排成一列,让他们拿起锯来进行锯枯木枝比赛,孩子又能做什么坏事呢?这就如同把3 岁的孩子和5 岁的孩子同时放在一个狭窄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互相争夺玩具的情景是一样的。在现代的家庭中,大人们的生活和孩子的玩耍混在一起了,家庭也是混合管理了。孩子的反抗恰恰也就是对这一点而发的。
孩子和父母撒娇,是因为没有给孩子一个适合的、可独立活动的场所。只抓住孩子反抗的最终阶段来调节,这是错误的。有人问可以给孩子以体罚吗?我看这就如同对那些没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游玩的场所的大人们体罚一样,对反抗刚刚发现了玩的场所就被大人们剥夺了的孩子以体罚,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现在,在家庭保育里出现的孩子们的反抗,反映了家庭要养育一个近3 岁的孩子是太过狭窄的问题。必须进行能满足孩子创造力的集体管理(幼儿园或托儿所)。母亲们说,孩子在能说话的同时也开始了顶嘴。孩子用“邻居的某某孩子也是这样做的”来回答母亲。这种孩子对母亲的顶嘴,显示了他有独立的人格了。孩子的回答,从道德上讲是好还是坏暂且不谈,重要的是母亲应该经常反思对孩子提出要求的当时,孩子所处的环境如何。母亲的命令违反孩子的生理要求时,这个命令就无法施行下去。
冬天里,带孩子外出的母亲自己穿上了大衣,也想让孩子穿上大衣。但是,有的孩子无论如何都不想穿,因为如果穿上大衣,孩子的行动就受限制,行走起来不方便,而且出汗也不舒服;对于2 岁半的孩子,让他跟上母亲,是操之过急的事。不穿大衣就能较愉快地跟上母亲,这一点孩子因为曾经有过经历已经知道了,所以,只好反抗穿大衣。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即使天气变得相当寒冷也不愿把短裤换成长裤。长裤子不便于行走,又不能自己小便,正玩得在兴头上却因为要小便不得不找母亲,因此不愿穿长裤子。遇到孩子的反抗时,母亲要为孩子考虑一下,现在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在什么场合下能够让他平和地做好呢?还有,孩子的这一主张是否符合孩子的生理要求呢?
机动车把家门前的马路变成了危险的地方。以前,孩子只要从家门跨出一步就可以自由地玩耍,还可以采路边的蒲公英,也能捕蝴蝶、蜻蜓,下雨天可以用树叶做成船放到水中漂游。因为马路就是玩的场所,所以,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我给它起名为自由空间。不仅仅能够自由玩耍,而且还可以从父母的管理方面有自由,就是被母亲申斥,只要跑到马路上,就可以不听母亲的那些说教,傍晚回到家里时,父母已忘记了生气的事,也就恢复了和平的母子关系。过去能够施行严格的教育就是因为有这种叫做自由空间的弹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6632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