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欣欣,近来脾气突然变得很犟,不象以前爸妈可以和她好好讲道理。比如说弹钢琴的时候,她每首曲子只弹一遍,妈妈说了很多好话要她再弹一次,但欣欣坚决不弹。有一天早上,妈妈拿出前一天晚上说好要穿的衣服给欣欣,她却说不穿,妈妈生气地问她穿什么,欣欣却一声不吭,只是倔倔地看着妈妈。欣欣还经常在不适宜的时候提要求(如过了睡觉时间还要看动画片),妈妈如果不答应,她就大发脾气……
文文进入大班之后变得非常淘气,经
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典型的幼儿逆反心理的表现。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上的第一个“反抗期”。尤其是2岁-6岁这个阶段,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所以经常会“闹独立”,你叫他这样,他偏不这样,面对这种情形,父母往往会束手无策。
那么,造成幼儿期逆反的原因有哪些呢?应该怎样让孩子摆脱逆反心理呢?
一、逆反是幼儿个性开始独立的一种表现。
逆反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现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语言和思维能力 的发展,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经验和活动范围都在增长,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了更强的控制感和认知感,独立性越来越强,对于许多事情都产生了“自己来”的愿望。但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年龄小,做事速度慢,所以经常包办代替,给孩子制造了许多限制,“不行”、“危险”、“不准”这些话时常在孩子的耳畔响起。幼儿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同,希望自己的独立活动不受到限制和干涉,为了不失去表现的机会,就只有寻求反抗了。
二、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
有的父母“家长制”作风严重,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观点,管教孩子时往往粗暴地要求孩子不许这样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孩子情绪上的对立。幼儿的好奇心总是很强的,总喜欢对各种东西乱摸乱碰,这样就有可能损坏一些东西,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时,教育方式不是很一致,有时候会忽略孩子的破坏行为,没有让孩子遭受惩罚,有时候又过分严厉,对孩子粗暴责备甚至是体罚。这种不一致的教养方式常常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对错。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家长过分琐屑,对孩子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唠叨,这也是造成幼儿逆反心理的一个原因。
在了解了幼儿逆反心理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利用逆反心理有利的一面。
幼儿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必经的时期。我们可以分析这一时期的特点,利用其有利的一方面,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多,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这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这时候
二、改变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实施一种民主、平等、尊重、包容的教养方式。
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观点,多给幼儿提供倾诉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而且在幼儿做错事情或是感到困惑的时候,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能够很好解决问题。很多情况下,幼儿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由于成人的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注意为幼儿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可以合理解决问题的生活环境。这样就十分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从而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
如果孩子的逆反心理非常严重,那么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例如通过关注别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情感上表示理解孩子的做法,但是行为上坚决制止孩子不合理的做法;或者采用回避或是忽略的做法,对孩子的纠缠和逆反行为置之不理,使孩子自己感到自己行为毫无意义,从而消退孩子的逆反行为等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7283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