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地区:本病流行地区广泛,北自日本北海道、前苏联的远东地区,南至印度尼西亚、爪哇,东迄马里亚纳群岛,西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均有乙脑流行。我国为温带及亚热带地区,除东北、西北的边远地区及高原地区外均有本病发生或不同程度流行,但发病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沿海地区。
(2)流行季节:在热带地区,蚊虫一年四季繁殖,故全年有散发病例。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 月,约占全年发病数的80%~90%,而在冬春季节几无病例发生,其原因主要是蚊虫繁殖,病毒在蚊体内发育以及蚊虫吸血活动强度受气温、雨量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温度在25℃以上,雨量适宜,始有流行。
(3)发病年龄结构变化:以往发病以10 岁以下儿童为主,约占患者总数80%以上,这是由于成人大多为隐性感染已获稳固免疫力之故。近年来发病的年龄结构有从儿童转向成年到老年的趋势,成年人或老年人的发病相对有所增加,且病死率也高。这可能与儿童普遍接受预防接种有关,但全国总的发病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改变了过去流行的发病模式。
(4)发病形式:因隐性感染多,临床发病者少,故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少见。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之比为1∶300 至1∶1000。
(5)传播环节复杂:自然界本病的传染源普遍存在,传播媒介众多,动物间传播流行较普遍,使本病持续在人间流行。
(6)流行规律及预测:乙脑病毒在自然界传播基本环节已经明确,但流行规律还未充分认识。有的认为本病的流行有周期性,每隔若干年出现一次大的或较大的流行,但也未能观察到类似的规律性。我国有人对1945~1956 年自然界分离到的66 株乙脑病毒进行抗原性比较,没有发现较大的变异。
因此,初步看来乙脑的流行不是由于抗原变异引起,目前看来,引起大流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有三个因素是比较重要的:
①易感人群的增加。
②气象因素,降雨量,气温对传播媒介的繁殖和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对蚊体内病毒的感染力也有较大的影响,当温度在18~20℃时蚊子的感染实验21 次只有3 次成功,当温度上升至26~30℃时20 次感染实验就有17 次成功。
③猪自然感染时间的早晚和感染率的高低与乙脑流行有密切关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7911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