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也很重要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只要家长在合适的时期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并且要坚持不要来回改变,这样很容培养起孩子的秩序感。

  一个下雨天,妈妈抱着2岁2个月的当当从二楼下楼梯到一楼去,楼梯上有雨水留下,当当吵着要自己下楼梯,因楼梯上有雨水,妈妈怕当当摔跤,一直到楼梯剩下5个阶梯的时候,才把当当放下去,当当不干了,一定要回到二楼去,在当当看来,5个阶梯不是下楼梯,当妈妈又将当当抱回二楼后,当当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高高兴兴地从二楼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下楼梯……

  2岁半的豆豆去早教中心上课迟到了,他为什么迟到呢?原来,他早上起晚了,妈妈给豆豆穿好衣服,就让豆豆喝牛奶、吃早点。吃完早餐,妈妈拿起豆豆的小书包,牵起豆豆的小手,就要出门。一向最喜欢去早教中心上课的豆豆发脾气了,他大声嚷嚷:“我还没有刷牙呢!”豆豆挣脱妈妈的手,跑到盥洗间去刷牙……豆豆刷完牙出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和刷牙前的豆豆简直判若两人……

  亲爱的家长,孩子“金不换”的秩序感的敏感期到来了!当当和豆豆在建构自己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外在的“顺序”有了秩序感成长期的要求,因此,便出现了以上表现。对敏感期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乱发脾气、任性……一旦发现了原因,我们将愈容易了解儿童,也愈能与儿童“和平共处”。

儿童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对某一项技能技巧和认知能力的掌握有一个发展最迅速、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这个时期给孩子适时适地的教育,提供有利于孩子某一项技能和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内心洋溢着喜悦,对这项他热爱的技能技巧和认知能力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精神,他爱恋着对方,在自身的活动中反复积累经验,直到获得这项能力。为人父母需耐心期待孩子的敏感期


出现,因为当孩子洋溢着学习的喜乐时,他们才会完成精神上和能力上的成长!被“敏感期所催促,而和环境产生互动的儿童,将有着灿烂的喜乐,其精神的成长更令人不可预料!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了解孩子成长的需要,给孩子每个发展阶段最恰当的人生呼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协助好孩子成长,是为人之父母的必修之课。

正如著名的世界早教之母蒙特梭利说过的:“生命之援助,这就是教育。” 父母若能了解孩子各种敏感期的特征,即可减少互动中的冲突,并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出生到4岁是宝宝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良好的秩序感在孩子4岁以前养成后,便会体现在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的阶段,在求学阶段,孩子的书包和学习用品会收拾得整齐,孩子不会找不到东西或漏掉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习中很自然的有条理地安排和使用时间。直到参加了工作,他们会知道工作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他们会抓住学习和工作的重点,这种能力成为终身的品质。

  蒙特梭利在《幼儿之秘》(The Secret of Childhood)一书中谈到:敏感期与精神现象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现象是一种洞察力和行动,它们为意识立下基础;同时也是形成精神成长的基础。因此,当孩子处于0到4岁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时,外在环境中的人、事、物的秩序是帮助其混沌内在发展清明有序的媒介,如果这些秩序被破坏时,则孩子的精神会因此不安和乱发脾气。

如果这样的情形持续着,儿童本身不仅会出现疾病的症状,还会抗拒任何一种试图治疗他们的行为。换句话说,当儿童正经历秩序感的敏感期时,看到的都是无秩序的东西,则此种无秩序性不仅会成为儿童发展的障碍,也会成为其人格异常的原因。 


一、 如何帮助0——4岁的孩子建立秩序感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获得满足时就能产生快乐,因此,在孩子发展秩序的敏感期中,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培养……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方法有:

  1、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多动手收拾自己的东西,或帮助妈妈收拾东西。

  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做房间的物品的整理工作,并多给予孩子鼓励。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或时间紧,由父母替代孩子去做孩子自己物品的整理工作。

  2、让孩子生活及住在固定的地方,为孩子安排属于他自己的空间。

  孩子的生活用品和玩具都有固定的摆放的地方,除了孩子的寝室、游戏室外,客厅中也应有属于他的空间,每一个地方都有柜子放置他的物品,而且是固定的。


  3、不要买过多的玩具给孩子,也不宜将玩具往一个篮子里放。

  因为孩子每一次只想玩其中一、二种。若放在篮子里,则孩子需要全部倒出来,才能找到他所需要的。要求孩子收拾所有玩具,孩子不肯是因为他只玩了其中的一项。

4、为孩子预留收拾玩具的时间。

  不管是在餐前或外出前玩玩具,父母千万不要为了进行下一个活动,而姑息孩子可以不收拾玩具或草草地帮他收好,这样是无法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父母应考虑孩子的能力,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去收拾。



  5、坚持一次让孩子玩一种玩具。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喜欢一次做一件事情,所以很容易引导他将玩具收好,才可以再拿另外一个出来玩。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潜意识的吸收心智阶段,他们习惯了有秩序的外在环境,自然喜欢并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二、处于敏感期孩子的种种表现

  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在建构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外在的秩序会有以下要求:场所、顺序、所有物、约定、习惯。让我们看看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们的种种表现吧!

  当“场所”的改变,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出现内心的不安。例:小丫1岁8个月了,妈妈自从怀孕后到小丫出生到现在,一直与大学同学失去了联系,一个月前,大学里住在一个城市的所有做妈妈的同学聚会,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宝宝。小丫的妈妈为参加同学的聚会准备了大半个月,每天将大学同学合影的照片给小丫看,反复介绍大学同学给小丫。到了聚会那天,妈妈将小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带着小丫来到了聚会的地方。一路上,小丫和妈妈有说有笑的很开心,到了聚会的地方,小丫站在门口,往里一看,屋里好多人呀!小丫怎么也不愿进门了……

  例:在早教中心,我们会经常看见第一次到早教中心的孩子会有种种的表现:

  有的会躲在家长的身后;有的兴奋,到处游走;有的宝宝还会哭……
  建议:面对宝宝在场所改变后的种种表现,家长要极具耐心地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用愉悦的声音与环境中的人说话;把新环境中好玩的玩具给孩子,并吸引孩子去玩;介绍新的同龄的伙伴给孩子做朋友等等,帮助孩子很快地适应和认识新的环境,形成对新的环境的认同,同时建立新的秩序——在新环境中学习、玩耍。

  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对外在的“顺序”会有要求。例:2岁半的轮子在早教中心上半日制,教室里有一个海洋球池,海洋球池是皮球、海洋球的“家”,孩子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会将海洋球池中的球拿出来玩,孩子们在上课前会将大大小小的球都送回家。有一天,中心来了一个实习老师,实习老师要给宝宝们上课,从海洋球池中拿出红色、黄色、蓝色的3个海洋球,把它们放在筐里。上课的时间到了,班上的孩子都坐到了黄线旁的小脚丫上,只有轮子站在那个拿了海洋球的实习老师的旁边,用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那几个放在筐子中的海洋球,“轮子,上课了!快坐到小脚丫上!”主班老师喊了两次,轮子都不予理会,眼睛仍然看着实习老师筐中的3个海洋球,我站在旁边看见了,问轮子:“你是要把这3个海洋
球送回家吗?”轮子点点头,我让实习老师将3个海洋球交给轮子,轮子把它们一个一个的送回到海洋球池里,当他将3个海洋球都送回家后,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满足的表情回到了小脚丫上……本文前面说到的当当认为下楼梯应该是从二楼为起点,到一楼为终点。小明在要迟到的情况下,尽管妈妈省略了刷牙的环节,可在小明看来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是不可以出门的。这都是“顺序”在“作怪”。

  建议:更多的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顺应孩子秩序感发展的需要,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不要武断地为孩子的行为下定义,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在这一特定的时期的种种表现,我们便会理解孩子的“不听指挥”的行为,用更加贴近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友好地和他们相处。

  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对外在的“所有物”会有要求。例:一个春天的周末到了,佳佳的妈妈和爸爸带佳佳去海边,太阳照得海边的沙变得温热了,大家感到热了,妈妈、爸爸和佳佳都脱下了外套,过了一阵,天又凉了,佳佳的爸爸这两天有些感冒,觉得凉了,就随手将妈妈的外套披在肩上,正在用沙堆城堡的2岁半的佳佳看见了,停下手里的“工作”,去找爸爸,佳佳拉拉披在爸爸身上的妈妈的衣服,口里命令着:“爸爸,脱下来!脱下来!”爸爸不明白佳佳的突如其来的表现,不肯脱下妈妈的外套,佳佳急得哭了。直到爸爸脱下妈妈的外套,穿上自己的外套,并把妈妈的外套还给妈妈手中,佳佳才停止哭声。带着满意的笑容又去建构沙的王国了……

  建议:佳佳认为妈妈的外套不应该出现在爸爸的身上,妈妈的外套不属于爸爸,妈妈的外套属于妈妈,它穿错了地方,所以要从爸爸的身上脱下来。这个例子让我们发现,孩子对物的拥有者的秩序感,是如此的敏感执着。孩子在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开始区别家庭生活中的用品的归属,外在秩序的养成,也是孩子发自内心会自我要求及要求别人去实践的。最好的方法是:顺应孩子的需要。

  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会认为与成年人之间有一种“约定”的关系,成年人答应孩子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要实现的,这件答应要做的事情决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它是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一种“约定”。例:有一次,有一位老师给2岁半—3岁的孩子上亲子课时,孩子们很配合老师,表现得非常好,下课的时候,老师对孩子们说:“老师下节课给你们带糖果吃!”到了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忘记了,小雅找老师要糖果吃,老师很捂住张开的大嘴巴,不好意思地对小雅说:“谢谢你的提醒,下一堂课我一定记得。”

  建议:3岁前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将以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为前提。在与3岁以前孩子在一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在宝宝为某件事不高兴时,或在爸爸妈妈心情很好的情况下,大人会为了哄孩子随口说:“妈妈明天给你买小汽车。”之类的话,但并不打算去给孩子买小汽车。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建构精神的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周围环境中的人会有“约定”的要求,一但“约定”没有实现,如多次发生类似的事件,会使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不信任感。这个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轻易、草率地和孩子约定事情。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轻易给宝宝承若,承若的事情就一定要实现。

  每天早上,3岁半的洋洋总是由奶奶陪着到早教中心来上课。有一天,在教室的门口,我看见洋洋和他的爷爷大眼瞪小眼,爷爷看到我,委屈地说:“这个小没有良心的,今天他的奶奶生病了起不来,我好意送洋洋来上课,他对我说:‘爷爷,我不喜欢你送我上学。’”听了洋洋爷爷的话,我知道又是秩序感在“作怪”,赶紧安慰爷爷,并在爷爷面前问洋洋:“平常都是谁送洋洋上学呀?”洋洋回答:“是奶奶。”“那今天奶奶呢?”洋洋说:“奶奶躺在床上呀。”“喔,奶奶生病了,今天爷爷送洋洋上学,你觉得和以前不一样是吗?”洋洋嘟着嘴点点头。“那奶奶生病了,你觉得奶奶还适合配你走路来上学吗?”洋洋摇摇头。之后,我让洋洋对爷爷说:“爷爷对不起!……我不是不喜欢您送我上学,是我习惯了奶奶带我走路来上学。”

  建议:当孩子的想法与大人的想法不一致时,我们要“蹲”下来,变成孩子,成为孩子的伙伴,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

  秩序感是生命的需要,是影响孩子的终身品质,在孩子0—4岁的这一重要的“金不换”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我们要协助孩子完成他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成长,为孩子提供有利于他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外在环境和条件,真正理解孩子在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的种种表现,才是对生命的最好的尊重和爱护,“金不换”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孩子在获得满足中产生快乐,并健康地完成他的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8527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