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顺应孩子的天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许多美国家长跟着社会上最新“流行”的育儿理论、理念或方式走,比如为孩子购买幼教音像制品,让孩子参加一连串的训练班等。
美国社会学专家迈克尔·古里安在最近出版的新书《顺应孩子的天性》中援引一些案例,说明这样“赶时髦”会造成“慢性压力”,压垮孩子。他建议家长花点时间,分析孩子天性中的优点和弱点,以及他们的兴趣所在,然后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成才。
孩子忙得团团转
罗伊斯夫妇对儿子德温·罗伊斯的教育丝毫不曾马虎,早早就念书给他听,还给他播放名为《小小爱因斯坦》的幼教音像制品,早在德温3岁时,就着手培养他的电脑技能,后来又把他送入当地好学校就读。总之,几乎一切都按照流行的“正确方法”实施,他们期望这样能帮助儿子未来取得“成功”。
但到了一年级,德温的表现却连差强人意也算不上。按老师的说法,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到6岁时,德温再次出现尿床现象,并开始缺课。
这是古里安新书中的案例之一。实际上,许多美国家长在跟着各种最新流行的育儿理论走,匆忙赶场参加培训班的孩子也不罕见。但压力过大导致一些孩子感到焦虑,心理及行为叛逆甚至反常,这让父母感到无所适从。
卡拉·詹姆斯也是一名曾求助于古里安的家长。她说,她的3个孩子中,15岁的女儿凯蒂不与她说话,她非常担心女儿长大了胡乱交朋友;12岁的儿子安迪则沉溺于电子游戏。卡拉很为难,家人、学校和朋友似乎也帮不上忙。
卡拉说:“我知道,并不只是我和我的孩子有这样的问题,我孩子的许多朋友也有。孩子本质上都是好孩子,而我们的家庭也都是好家庭,但就是有点问题。我们的压力太大了!我和丈夫的压力都很大,孩子们也一样。”
斯托尔夫妇也带着女儿苏珊·斯托尔向古里安求助。这名年仅16岁的少女脸上有明显的黑眼圈,因为她很忙,平均每天只能睡5小时,而即便这5小时的睡眠也无法保证质量,有时中间醒好几次。苏珊还颇为自豪:她睡眠时间短,却一样学习生活。不过她并不健康。
自测:你是否也有问题?
古里安参与创办的古里安研究所是一家培训机构,专门教授家长及老师如何抚育孩子。古里安说,他在社区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承受巨大压力的孩子。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往往很爱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的确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你的家庭中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如果你感觉身边的一切节奏似乎都在加快,甚至太快了。那么你应该静下来,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孩子的生活日程是否安排过满?我有没有整天带着孩子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上课、参加排练、测试或社会活动?如果是,为什么?
——这种追赶其他孩子和家长的“疯狂”努力是否正对我的孩子造成伤害?如果是,我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又感觉无能为力?
——我的孩子是否确实与传统期望“格格不入”,让老师、医生或其他专家感到迷茫?我的孩子是否的确“与众不同”?
——我的孩子是不是5岁、6岁或7岁,正因行为异常接受药物治疗,而且离开药物就无法平静下来或正常生活?或者,医生最近是否建议我的孩子服用这样的药物,但我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的孩子并不需使用这种药物?
——我的女儿是不是10多岁,开始有点问题,看上去“像变了一个人”?
——我的儿子是不是10多岁,开始以危险的方式表现出叛逆?
——孩子能否升入最好的高校让我感到担忧,有压力,我是不是因此为他/她安排了超负荷的生活日程?
——我的孩子是不是正沉迷于电脑、电子游戏、电视、手机、短信聊天、博客或其他“电子瘾品”?
——我的孩子是不是颇为自负,这种自负感可能影响他/她的成长,容易导致他/她感觉生活没意义?
——作为父母,我是不是经常有种愧对孩子的感觉?
古里安说,当今许多家庭或孩子都面临上述这些问题中的一项或数项,不过,问题未必很严重。这些孩子在接受超负荷的训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有些孩子学会了社交或感情交流的技能,性格上却产生缺陷;还有些孩子一方面以粗暴的方式宣泄沉重的成长压力,另一方面却仍在继续追赶社会上最新出现的竞争潮流。
“慢性压力”
古里安根据自己20年的育儿培训和研究经历断言:“我认为这些孩子正在遭受‘慢性压力’”,而且也的确有太多美国家庭遭受“慢性压力”的困扰。
一定的压力对孩子成长可以起到正面作用,如失去亲人及经历其他创伤,从而学会应对类似情况。但如果这种压力过大,则可能变成“有害压力”。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专家最近写道:“最新研究表明,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因此,对于压力,需要谨慎应对,尤其对于孩子可能承受的压力,更应该小心。
如果孩子压力过大,导致身体、心理上或人际关系中出现一些异常表征,那就应该注意了。
身体上的不适包括睡眠紊乱、体重异常、有疲倦感、哮喘或气短、细菌感染增多、严重的头痛或其他紧张性头痛。心理上的不适包括焦虑、抑郁、情绪低落、无法集中精神、没有动力、动辄反应过火,以及其他一些可能因压力而加重的情绪紊乱。人际关系可能遭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反社会行为、容易与人发生争论和冲突、一些令人不快的做法增加、与他人疏远、攻击性或暴力倾向趋于增强等。
如果上述表征持续一年以上,就可以判定这种压力为“慢性压力”。
“慢性压力”也称“长期压力”,从以前的案例来看,它最可能出现在幼年时期曾有遭父母虐待等创伤经历的孩子身上或家中有慢性病人需要长期照顾的家庭中。古里安接手的这些案例则不属此类,而属于由社会大环境导致的压力,而且这些人遭受慢性压力的困扰虽然已有相当长时间,却一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数字触目惊心
古里安研究所2005年实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1859名接受调查的父母或照看孩子的人中,有三分之二感觉愧为父母,经常担心孩子受到伤害。
在此之前,一些专家已经意识到许多家长在养育子女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并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甚至有人把这种压力称为“育儿方面一种悄无声息的危机”。曾就职于美国哈佛大学和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史蒂文·海曼最近也指出,美国学生的精神健康状况岌岌可危,已经危及高校的“核心使命”。
古里安研究所的量化研究结果更加触目惊心。美国儿童的抑郁病例数在最近数年间呈几何级数增长。从1995年至2002年,因抑郁就医的7至17岁青少年人数从144万增至322万,其中女孩占绝大多数。而服用抗抑郁药物或类似药物的6岁以下女童已经超过100万。
此外,超过700万美国女孩受饮食紊乱症困扰,生活压力过大是重要因素之一。每年有近200万美国女孩因情绪异常而企图用刀或其他锐器自残。
从睡眠来看,美国少男少女平均每天睡觉时间比他们健康成长所需的睡眠时间短1至2小时。他们超重的比例已接近二分之一,肥胖比例达五分之一。美国儿科肥胖症专家菲利普·托马斯担心地说:“这将是预期寿命短于其父母辈的第一代人。”
如果除去上述各项统计数字重叠的部分,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未成年人存在某种心理或身体上的严重失调。
自测:你是否在跟风走?
如何让孩子免受“慢性压力”困扰呢?
古里安说,首先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其根源。
得克萨斯州一位老人说,她在教堂的一位同伴有个10岁的儿子,经常马不停蹄地赶着去学校上课,参加篮球训练,还要参加教堂组织的活动,外加家庭作业和家教上课。“这孩子需要的是在后院里呆一会儿!家长不能要他报名参加所有这些活动。”这位老人说。
古里安把这叫做“社会流行育儿模式”,其主要特征是:由于社会大环境,人们会被动地盲从一些“想当然应该能把孩子培养成成功者”的教育理念,但这种向孩子施压的做法往往与其天性背道而驰。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中,我们的家庭会日渐失去安全感和成功感。以下问题可以帮你反思自己是否陷入这种社会体系的漩涡中:
——就养育孩子而言,我是不是忽略了自己作为父母的本能,认为其他人都比我知道得多,比如书籍和报刊上作品的作者、家里其他人、朋友或邻居?
——为解答一些养育孩子遇到的困惑,我是不是往往去研究各种不断变化的育儿理论,而非靠自己从孩子本身出发去查找问题,寻找答案?
——我是不是经常计算孩子的努力与让他成功的标准相比差了多少,是否经常这样想或这样说:“除非你现在就加紧点,否则你不会成功”?
——我是不是经常采取物质补偿等办法来弥补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
——我是不是关注社会上流行的情感话题,却忽略了普遍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我是不是以更高的期望值向老师、教练、学校、医生、其他职业人员以及孩子施加压力,尽管实际上更切合实际的期望值或许对孩子更有好处?
——就抚养子女而言,我是不是感觉独木难支,压力巨大?
古里安说,他本人也曾经历其中一些困扰。在当前社会环境中,衡量一个家庭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这个家庭的孩子在等级社会竞争中表现如何。家长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经常关注教育子女的“最佳方法”,而且往往迫不及待地“拔苗助长”,根据“时髦理念”打造孩子的“成功者素质”。这样,社会对成功者期望的标准多有雷同,但与个性化的人之间却不合拍,从而造成压力,让人感到焦虑。
抵制“时髦”顺应天性
古里安的建议是:抵制各种“时髦”的育儿理念,了解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
比如母乳喂养,许多美国人曾经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唾弃”这种做法,但如今它又成了抚育婴儿的最佳做法。另一个例子是:类似《小小爱因斯坦》的幼教音像制品最近非常“流行”,但你用不着急着赶时髦,因为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些幼教音像制品的效果未必就像商家宣传的那样“神”。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研究在飞速发展,“时髦”的育儿理念越来越多,都说自己的有理,有的甚至相互矛盾。也许某一天我们从出版物上读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大,对孩子影响大的是你的朋友。第二天我们或许又会被告知:经常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是为人父母者影响孩子的最佳办法。
古里安说:现在是父母行动起来,对育儿流行理念进行一次“革命”的时候了。
他建议父母花点时间分析孩子的天性,包括优点和弱点,然后根据分析结论因材施教。他在《顺应孩子的天性》一书中分章节提出了具体做法。
北卡罗来纳州一位母亲根据古里安的指导制定育儿计划,效果不错。她说:“开始关注我两个孩子的实际优点和弱点后,我和家人都深深地体会到一种平和感。我和丈夫甚至让孩子换了学校。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采用的方式、(与孩子的)关系都真正能让我们爱孩子。”
来自圣何塞的父亲艾伦说:“对我来说,关键是知道我的女儿们是谁……我开始明白该如何鼓励她们,帮助她们取得成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8589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