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的速度和节奏带有鲜明的个性,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简单的攀比,也不应机械地对照关键期发展的要求;育儿中碰到的问题尽管会有共性,但也会有很多明显的差异,这时候需要家长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关键期教养方案只是把繁杂的育儿工作分阶段进行了提炼,但每一个关键期的教养内容决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是一个相互连贯的有机整体。前一个关键期的亲子互动会在下一个阶段延续,只是互动的方式和重点会逐渐发生变化;孩子的能力发展也不是匀速的,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的速度和节奏带有鲜明的个性,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简单的攀比,也不应机械地对照关键期发展的要求;育儿中碰到的问题尽管会有共性,但也会有很多明显的差异,这时候需要家长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一般说来,关系孩子早期发展的各种问题,都要先进行总体的分析,看看它主要是来自于宝宝,还是归咎于家长,也可能孩子和家长都没有明显的“错误”而是相互间的配合出现了问题。比如说孩子走路走不好,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如果是宝宝曾经有过大脑缺血缺氧的历史造成的发育问题,就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甚至康复训练;假如是家长总抱着宝宝没有给他足够的锻炼机会,又过多地使用了学步车,就应该换个方式牵着宝宝练习迈步行走;也许正巧是一个谨慎敏感的孩子,家长又给了他过度的保护,这就需要亲子双方都做一些调整,一方面帮助孩子提高技能建立自信,同时家长减少限制和保护多放放手。
再比如孩子胃口不好,有可能是宝宝“脾胃不合”健康上打了折扣,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治疗;也可能是家长曾经强迫喂养造成了逆反心理,这时应该给孩子一段放松的时间重建进食的乐趣。总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简单地冲着孩子处理,而是要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抓住主要矛盾综合协调解决。
阅读育儿方面的指导书,或者从电视、杂志以及网站上获取育儿资讯,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和经验,但是家长也会遇到麻烦,有时候对同一个问题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说法,甚至相互矛盾相去甚远,这时就需要仔细甄别,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去伪存真找到正确的答案。
还有些时候,书上或朋友介绍了很多方法,但到了自己手上怎么也不灵验,这种情况多半是孩子不同,或家庭环境不同,或家长的育儿观念不同,使得某一种方法根本就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表面上家长明白了一个道理或学会了一种方法,但具体实施的时候不知不觉走了样,比如有一个妈妈教孩子学爬行,她把教科书上能查到的方法几乎都用尽了却还是不见效,于是怀疑宝宝哪里出了问题急得四处求医,后来我让她当面演示一下曾经用过的方法,结果发现这位妈妈原是照猫画虎完全未得要领。
无论怎样,家长遇到问题一时解决不好,最好的办法还是当面请教专家,有的时候直接咨询就好,有些情况就必须请专家看孩子。一般说来专家水平再高也难免局限性,所以家长需要针对问题有选择地请教专家。健康的问题只问别人的经验是不行的,咨询教育专家或者心理学家也不解决问题,这时候必须找医生,有时候甚至要区分不同的医学专科,比如宝宝视力、听力或康复训练的专业问题,普通的医生大多也只能提一些最基本的建议,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同样的,面对孩子的情绪、行为或技能等问题,去找医生解决也是个蹩脚的选择。
下面再就关键期教养的几大内容补充一些建议。首先说培养重点能力,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等速运动,宝宝的很多能力在总体进步的同时都不免会有波动,俗话说“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时刻都表现得尽如人意。
在人群中有百分之三左右的孩子有希望成为超常儿童,他们的能力进步总是比大多数小伙伴来的快,家长对待这些“小超人”必须更加细心,拔苗助长和片面培养都只能起反作用。也有一部分宝宝可能跟不上关键期的发展目标,他们或是受到先天不足的制约,或是受到了健康或环境的影响,家长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但也不要过度紧张,因为生命初期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神奇的代偿能力,只要家长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痛下苦功,在专家的帮助下让暂时落后的宝宝赶上甚至超过其他小伙伴也是完全可能的。
需要提醒的是发育落后的问题坚决不能等,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亡羊补牢未免太晚了。还有,本书讲到的关键期需要发展的重点能力遵循的是发展的标准,而非医学诊断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过了某个关键期还没有掌握某项技能,我们不能立即简单地做出不利的诊断,而是提醒家长注意现在不加把劲儿以后发展可能就更难一些了,促进宝宝早期发展也需要只争朝夕。
其次再谈谈核心育儿任务。核心育儿任务不是一件具体的工作,而是贯穿于宝宝成长全过程的育儿方式,家长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当时不见得触及现实的难题,但它提示我们下一个阶段矛盾可能变得更加复杂。核心育儿任务完成的质量也不容易做量化的评价,但有心的家长推敲琢磨一番,还是能够分出高下。
如果家长没能很好的完成核心育儿任务,第一步应该调整的就是自己的育儿理念和育儿心态,因为亲子互动从眼前讲关乎孩子的生活质量,从长远讲则关乎孩子的心理健康,关乎孩子的情商培养,假如家长没有办法静心反省,把宝宝托给别人照管给自己放一两天假都是利大于弊的选择。接下来可以参加一些亲子交流的俱乐部活动,跟其它的家长谈谈自己的宝宝,讲讲自己的心情,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快乐,请大家分担一些忧虑和麻烦,往往可以起到作用。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专家作育儿心理咨询,通常经过与育儿心理专家的交流都可以放下包袱,重新精神抖擞地踏上成功育儿之路。
最后讨论一下育儿互动关系。对于缺少经验的年轻家长来说,独自面对孩子的挑战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请个好顾问显得非常必要。一般而言,发展掌握在孩子手里,育儿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掌握在专家手里,家长则是促进宝宝获得良好早期发展的核心人物。任何先进的方法和理念都要通过家长才能发挥作用,家长可以是专家和孩子之间的一座桥,但也有可能成为专家和孩子之间的一堵墙。
母亲、父亲和其他的主要抚养人,在育儿的问题上不可能始终保持一致,这时候各位家长中最好有一个人来充当主导作用,遇到矛盾的时候大家应该尊重这位领导的选择,因为前后矛盾地对待宝宝会产生诸多弊端,家长之间的分歧和争执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具体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感受,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应努力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遇到问题和困难则要多听听专家的建议。
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家长、家庭、育儿环境各种因素,有机地促进孩子获得体格、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即所谓全方位结构育儿。关键期教养的原则必须同具体的方法结合起来,落实到每天的育儿工作中,通过调整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使其达到最佳的状态,从而促进孩子获得更好的早期发展,奠定最佳人生开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8596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