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摈弃目标??早教的最高境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贝蒂·艾德华绘画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想画好一张脸,就要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想要表现的主体之外,也就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这些部位周围那些看起来很奇怪的形状上,只有这样,一张细腻逼真的脸才会真正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样,在与宝宝相处时,我们也要首先摒弃目标,才能真正进入早教的更高境界。

  贝蒂·艾德华带来的启示

  贝蒂·艾德华有一部著作叫《像艺术家那样思考》,是一本关于绘画的著作,里面谈的自然都是与绘画有关的事情,看起来跟育儿毫无关系。但是,书中提到的一些绘画的方法,其实跟育儿的道理还是非常贴近的。

  贝蒂在这本书里面主要谈的是人像素描,奇怪的是,她并没有教我们怎么画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而是教我们怎么画这些需要表现的部位之外的形状。按照贝蒂的说法,如果我们去关注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这些部位,我们就很容易被小时候所接受的那种表现这些部位的符号所控制,以致影响我们更好地去观察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导致我们的观察严重失真。

  在看了大半本书之后,我试着去临摹了一个线描的头像,只是凭着我的感觉随便画了一下。就这样,仅仅花了三五分钟,我就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形象。看到我自己亲手描出的这幅“画”,我自己都惊呆了。我,一个绘画盲,居然也能大致把这样的一个头像描摹出来,并且比我平时临摹的头像要逼真多了。如果我像以往那样,只是去关注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等部位,我想,我是无论如何也描摹不了这么好的。

  看完我这段关于绘画体验的描述,相信大家都明白我究竟要说些什么了。如同贝蒂教给我们的绘画技巧一样,在宝宝的教育问题上,如果我们也能抛开那些功利的目标,更多地关注怎样才能跟宝宝在一起玩得更加开心,那么,我们就能更轻松地和宝宝相处,同时也将许许多多跟教育相关的内容在无形中带进来。

  设定目标带来的局限性

  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早教是很玄妙的一件事情。加上不少人都会错误地诠释早教,将早教简单地理解为“教”,以为早教就是教宝宝知识,或者提升宝宝的某项能力等,于是早教就不可避免地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8个月的宝宝应该怎样早教呢?”“4个月的宝宝怎样早教呢?”“怎样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呢?”“怎样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呢?”在与父母们的交流中,我接触到的问题大致都跳不出这个圈子。

  实际上,如果我们设定一个目标来实施我们的早教策略,我们的目标常常会不那么容易实现,甚至有可能彻底走偏。比如有位妈妈发现自家宝宝的语言能力比同龄的宝宝差了一截,于是她很迫切地想改变这种状况,每天花很多时间去教宝宝说“爸爸”“妈妈”之类的词汇,可是宝宝一点儿都不配合。

  我不想否认这位妈妈的一片好心,但是,我更想提醒这位好心的妈妈:正因为她的目的性太强了,所以才会忽视宝宝真正的需求,跟宝宝别着劲儿来。同时,也正因为忽视了宝宝真正的需求,她的早教才无法跟上宝宝的步伐,自然也就无法跟宝宝内在的需求发生和谐的共振,进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更可怕的是,由于这位妈妈过分关注语言能力的提升这个目标,所以很可能在无意识中妨碍宝宝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她要求宝宝冲着爸爸叫“爸爸”的时候,小家伙或许正在关注他手中的某个玩具,他在很认真地观察这个玩具的色彩、形状,感受它的质地、粗糙度、冷暖。实际上,也就是正通过手中的这个玩具全面提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等多种能力,而妈妈的打扰却导致他中断了这种探索行为,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情啊!

  除了让我们的目标走偏之外,过于关注那些功利的东西,还很容易影响父母的心态,变得比较焦虑,更加急切地想要去改变宝宝。于是,父母自身的情绪和行为就带给宝宝压力,让宝宝的情绪也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一个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让我们的早教充满了压力甚至是火药味。更严重的是,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宝宝产生一种挫败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变得越来越自卑。

  摒弃目标,玩出早教境界

  即便不懂心理学、不懂教育学,每个父母也都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育儿专家,而且也只有父母才是最好的育儿专家。因为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宝宝,知道为宝宝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方式。对宝宝来说,游戏就是他的工作,就是他的生活。实际上,不管宝宝要锻炼什么能力,我们都可以通过摒弃目标来轻轻松松地玩出来。要玩出早教的最佳境界,其实真的不难,难的是我们一定要首先摒弃内心设定的那些所谓的目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8885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