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过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有一个假日,我们带孩子去爬山。下山时,我抱起了孩子。途中恰好遇到两位上了年纪的熟人。老人热情健谈,开口便逗孩子:“备备(我的孩子名叫备备),你怎么不下来自己走,让妈妈抱着,那可不乖。”说着用手指着一个正在自己走路的小朋友,“你看那个小朋友多乖……”我想这是人家常遇到的情形,作为父母。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会不会顺势对孩子说:“瞧,奶奶都说你了,快下来走吧。”我当时是这样做的,我看着孩子说:“不是备备不乖,我们刚爬完山,备备的确有点累了(这是事实),否则备备是不会让抱的,对吗?”这时,孩子用手紧紧搂着我的脖子,把脸往我的头发上靠了靠。几乎是不到一分钟,孩子说:“妈妈,我不累了,让我下来走吧。”当时孩子还不到3岁,她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
由此可见,人的自尊心是与生俱来的,只是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这时,尤其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对其自尊心的维护。那么,这样的孩子在长大步入社会之后,会不会由于不要能处处得到理解而禁不起挫折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通过学习和磨炼找到很多种处世方法。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系密关系,这是今后教育的前提。如果你失去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和理解,就失去了你在孩于心目中的位置。当孩子感觉不到他需要你的时候,还能谈得上什么教育吗?
很久以前我去一个熟人家,正巧他们的孩子在练习钢琴,孩子坐在那儿弹琴,孩子的妈妈坐在旁边,手拿一根筷子,每当孩子不耐烦或弹错了的时候。她就用筷子敲一下孩子的手指。我说:“你可以给孩子讲道理,别这样打孩子。”这位母亲不假思索地说:“你不知道,孩子不打不行,她不听你的,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带孩子累死人了,早知这么累,我都不要。”当时我想,这孩子不但钢琴学不好,她与母亲的关系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紧张,事实果真如此。后来我又见到了这位母亲和孩子,我问孩子钢琴学的怎么样了。不等孩子回答。这位母亲就说话了:“早都不学了,整天就气我们。”
我的孩子3岁开始学钢琴,在此之前,我给她创造了很多次接触钢琴的机会,但一直没有要求她学。直到她自己提出学习钢琴时,才开始让她学。她上第一次课时,事实同她的想像完全不一样: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弹琴,而是教她那些连大人都感到乏味抽象的五线谱。在老师几次提问不会后,我看出她学琴的兴趣已迅速削减。问到家后,我问她,学五线谱有意思吗?孩子说,没意思。我告诉她,很多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那是没意思的,但以后也许就会变得有意思。之后的两天我都没再让她碰五线谱,我自己也在琢磨。
后来,我终于想出来一种很有趣的学习方法:我先找了一些可以在上面写字的冰棍棒。在每一个木棒上写上音符所在的五线谱位置,然后给这些小木棒起了一个名字叫:“聪明棒”,再把这些小木棒全部放到一个漂亮的小盆子里,给这个小盒子起名叫“聪明盒”。之后,我在一个大挂历纸的背面画上了高低音谱表,然后找来一些圆果冻当音符,我和孩子就开始做游戏。我先从聪明盒里抽出一个聪明棒。按照上面所写音符的位置念出来,让孩子将果冻放在相应的高低音谱表上,每放对一个,我就由衷地称赞她一句。之后,再角色对调。我放对一次,孩子也表扬我一句。有时我故意放错,或者装作不知道该放在哪里的样子,然后问孩子,她就会自豪地告诉我。于是我向她道谢,并表示下次一定像她一样认真,不再出错。经过几次游戏,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有一天,女儿对我说:“妈妈。我已经把没意思的五线谱学得有意思了。”(待续)
等待孩子梦醒(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08945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