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了这样一种“金钱奖励法”。比如,只要孩子做家务做得好,会发“工资”;学习认真作业整洁会发“奖金”……这种方法究竟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我给女儿发“奖金”
黄女士36岁外贸公司会计师
早在女儿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决心把她培育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为此,我翻阅了许多育儿书籍,学习了很多教育方法。女儿在大约4岁的时候,就表示出对钱的喜好。发现了女儿的这个特点后,我自创了一套教育方法??“金钱奖励法”,常以钱为“诱饵”鼓励女儿。如果女儿听话、学习认真作业整洁,做家务干活干得好,我就发“奖金”;如果女儿犯了错误,我便开出“罚单”。
关于具体奖与罚的兑现,我专门有个记账本。比如,洗碗:5角;拖地:1元;作业整洁:1元;成绩满分:5元……就这样,当女儿完成了我们交代的任务,就奖她5角或1元不等,女儿对此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做家务活也带劲多了。
每隔一段时间,女儿就把储蓄罐里的钱倒出来数。从这个方法中,我观察到女儿的生活能力越来越强,也具备了初步的理财观念。
不过,这几年下来,我有时也对自己的“金钱奖励法”产生一些困惑。比如,女儿渐渐长大,思想也渐渐在改变,她现在爱美了,很喜欢化妆品,于是就常拿自己的钱去买。我刚表示了一下反对意见,她就气呼呼地撅起了嘴说:“‘工资’本来是我挣来的,我有权力自己花。”每当这时,我就暗暗担忧,我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以后是否还行得通。
专家点评扎
“金钱奖励法”确实可以增强孩子劳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鼓励他们通过劳动赚取回报,这无可厚非。但是,单纯的金钱奖励法只能收到短期效应,容易使孩子变得功利。另外,有些孩子还不懂得怎么存钱花钱,可能出现乱用钱的情况。从长远来看,单纯用钱来满足和激励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其实,“金钱奖励法”只是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孩子有受到大人肯定、欣赏和表扬的心理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可以是一个拥抱,一句真心的赞扬,一件小礼物等,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我家有本奖罚簿
苏若桐男12岁小学六年级
我在读五年级时,第一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爸爸和妈妈很高兴。本来,妈妈说要奖励我一小笔钱,可是爸爸却说直接给钱,会滋长我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后来,他们商量了一下,定下了一个只给奖励、不给钱的办法,因此也就诞生了一本奖罚簿。
当时,妈妈拿出一个本子,记录了我的第一笔奖励款。妈妈根据我的实际学习成绩,为我定出了具体的奖罚政策,比如:英语听写90分以上,奖100~200元,90分不奖不扣,85分扣100元,80分扣200元……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自己很在乎这个奖罚簿。及时记录有关内容成了我和妈妈的习惯。
爸爸妈妈对我说过,等到我读大学的时候,奖罚簿上面的“钱”就可以换成现金,让我自由支配。他们还说,我的“钱”赚得越多,他们越高兴。因为那是我用自己的刻苦努力换来的!
专家点评扎
孩子迟早要接触到金钱,与其回避倒不如早些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家长应提早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因此,孩子劳动所得的钱不一定要直接给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在银行开一个户,把钱都存在银行里,这样既可以防止孩子乱花钱,以后积累起来也是一笔孩子的“财富”。这笔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一种勤劳俭朴的美德。从上面的故事来看,那本“奖罚簿”就相当于是一家纸上的银行,里面的钱怎么支配需要家长做好消费引导,如献爱心、买书、交自己的学费等,而不是“你自己的钱怎么花都行”。要让孩子知道,奖励的这些钱是属于他个人的,他虽然有权利决定这些钱的用途,但也不能乱花,可以先把钱存起来,以后再用到该用的地方,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10790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