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总有许多卖各种布娃娃的小摊点,价钱很便宜。很久以来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们,直到妻子怀上了孩子。一个 30多岁的男人做父亲,心底常常涌起更多的父性柔情。
我便总会停下车选几个布娃娃。
我将它们带回家,为尚未出生的孩子准备着。
有一天,我的老母亲忽然说:“如果是女孩儿便好,如果是男孩儿,这些布娃娃则不适宜给他玩。”
我顺势应着,应过后却忽然想:这种差异对待,真的合理吗?
我们为男孩子和女孩子准备的玩具是不同的。玩具枪、玩具坦克、变形金刚,是属于男孩子的,而布娃娃之类是属于女孩子的。我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孩子们的性别决定着他们自己喜欢这些不同的玩具,而事实上,幼童是没有这种观念的,选择是由我们成年人强加给他们的。性别意识不是天生的,是我们塑造出来的。我们在通过孩子的玩具,对其进行社会性别角色意识的早期塑造。
“武器”在培养男孩子的勇敢精神,而布娃娃在培养女孩子的细腻温情。我们都会对这样的情景不感陌生:一个女孩子怀抱布娃娃,同她说话,给她“喂饭”,为她“打针”,俨然一位成年女性抱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们通过玩具认识着这个世界,也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投射在与玩具的关系上。玩布娃娃的女孩子其实是在模仿母亲对她的作为,母性意识同样不是天生的,而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这种培养一直延续到成年,女人便成为温情脉脉、细致体贴的了。
如果我们将玩具枪和布娃娃同时交给一个孩子,那么,勇敢精神与温情体贴便很可能成为他成年后性情中不可分割的组成。但是,我们总是给孩子其中之一。与玩具枪培养出来的勇敢精神同时到来的还有攻击、争战意识,与布娃娃培养出来的温情体贴同时到来的还有内向、退缩。当我们指责男人的“强蛮”与女人的“软弱”时,我们是否想到,这其实正是由我们提供的玩具造成的?
玩具是一个媒介,完成着社会公认的性别角色的塑造。社会总是要求“男人要有男人样,女人要像个女人”,极端强化的结果,使我们极易丧失另一性别所具有的种种光彩。我们已经看到,这种男女泾渭分明的性别要求是如何使一个人变得局限、偏颇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兼具两性所有美好的性情,而排除其不利于人类永久幸福的性情。
也许,玩具真的不应该再被分成“男性化”的和“女性化”的了,而应该分为塑造刚强精神的与培养友爱关护的。而这两种精神,都是我们需要的。
于是,我接着买回各种各样的玩具。当玩具渐多起来的时候,我的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11112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