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是什么?
EQ一词,早于八九十年代由不同的心理学家如彼得萨洛伟,约翰迈椰及高得乐等提出,不过,EQ概念被丹尼尔高曼的著作EMOTIONALINTELLIGENCE发扬光大。成为美国人,甚至香港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养儿育女的方向。
简单而言,EQ可说是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和众多心理学概念(如IQ智商)一样,EQ是一个抽象的的概念。为方便沟通和领会,心理学家尝试用不同的科学方式,去描绘及量度这个能力,以促进以后预测/培训有检讨成效的工作。所以,EQ情绪商数是一个量度情绪能力的指标。
EQ的培训
和IQ一样,不同的人天生有不同的IQ,也有不同的脾气和情绪能力。不过,培训IQ的经验指出,人脑的可塑性非常高,适时适当的培训,可以控制甚至弥补EQ的不足或缺陷。史丹福大学的"软糖实验",证明小时能为得到两颗软糖而放弃眼前一颗软糖的儿童,十四年后有更卓越的成就。椰鲁大学在纽约黑文市公立学校的四年跟进研究显示,受EQ培训的学童,升学就业率上升,问题行为及犯罪率下降。香港两位心理学
那么,怎样才可以培训EQ呢?
EQ和IQ的分别
要说EQ,便不能不先澄清IQ和EQ的关系。
一直以来,人类都有兴趣知道一些名人伟人成功的秘诀,以方便自己或自己的下一代,踏上成功的道路。人既是万物之灵,人的智慧当然是探索这秘诀的入门台阶。
十八世纪未期,达尔文(CHARLESDARWIN)的表兄弟高尔登(FRANCISGALTON)爵士,率先尝试编制测验来衡量智力。他认为超人的智力和超人的体力(如:视力/力度/头围大小)有关,结果当然无功而返。
高尔登爵士的尝试,引发起更多学者研究测量智力的兴趣。时至今日,受到很多的研究支持,又容易为人理解的智力概念,包括"心理年龄"和智商两种:
1.心理年龄(MENTALAGE.MA)概念,较适用于表达学前儿童的智力,运用"心理年龄"概念的量表,假设智力随实足年(CHRONOLOGICALAGE.CA)的增强而增长。一个聪明的儿童,MA高于CA;一个愚笨的儿童,则MA低于CA。
2.智力商数(INTELLIGENCEQUOTIENT.IQ)的概念,可以说MA概念的简易版及进取版。简易版的IQ,用一条简单的算式将MA和CA的关系变成一个整数:
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X100。
心理年龄等于实足年龄时,IQ刚好等于100。一位实足有50个月,但民理年龄只得20个月的幼儿,IQ=20/50Χ100=40,便应该被界定为中度弱智儿,要及早接受特殊栽培了。
韦氏IQ的测试
不过,人的年龄随着时光飞逝而增加,人的智力却不是按着一定的速度增长,过了青春状年期,还有衰退的趋势。所以,用的概念定IQ方式,只适用于学龄前幼儿使用。
IQ精进版的概念,不但让同龄的人互相比较,解决了MA概念随年龄而失准的限制,还就人类的左右脑不同功能,作了更全面的测试。
其中最广受采用的,是美国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INTHLLLGENCESCALE)。自从有科学化,又易掌握的IQ显示人的智慧状况之后,IQ几乎成为了"成功"的代名词。家长有IQ高的孩子,便一心以为鸿鹄将至;IQ只属平庸者,便要接受父母大力催逼,希望将指数推高十点八点。
IQ高不等于成功?
不过,许多精明的教育工作人员,心理学家及家长,渐渐发觉IQ其实不能常常准确预测人的成就。EQ论代表人物丹尼高尔曼(DANIELCOLEMAN)参加小学毕业同学聚会,便发觉小学时的优异生,多半成就只属中上,反而小学时以反斗调皮鬼著称的老师"头痛丹",往往有更超卓的表现,成为某专业或行业的翘楚,那么,IQ主导成败的概念,真正有质疑的必要。
EQ的掘起
与此同时,提倡多元化智商论(MULTIPLEIMTELLIGENCES)的
EQ决定孩子一生?
有不少科学证据显示,学龄前期形成的情感特质,对孩童往后的表现,无论是学业成绩或人际关系,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另一些研究则显示,能爬升高位,做管理工作或拥有成就的人,多是一些能避免急躁和紧张,有稳定情绪的人,换言之,是一些高EQ的人,而一直受重视的IQ(智商)原来在人们成功的因素中只占20%。
现代孩子EQ培训不足
随著社会日渐富庶,现代家庭又多数只有一名小孩,因此太多的资源集中在一名小孩身上,小孩的需要很容易获得满足。但此同时,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制度越来越深化,限制也越来越多,当孩子从安乐窝走到社会,其原本容易获得满足的状态骤然改变,令孩子无法适应过来,便会容易埋怨、投诉、不满,同时也无法调节自己跟环境的关系,因而感到挫败沮丧,有些更会因不愿意作出妥协适应,而被社会摒弃,极端的更会做出反社会行为,如犯罪、自杀等。
EQ的分类
主流的EQ论,一般都将EQ分为五个环节:
1.认识自身情绪--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要清楚自身的感觉和喜好,才能作适当选择,成功宰生活。
2.妥善管理情绪--人人都有情绪,情绪若随着境遇作相应的波动,是正常又合乎人性的。若情绪太极端化或持续化僵化,当事人不能掌握调节情绪的方式,这个人便很容易被情绪困扰,不但不能成功,连正常操作也可能受影响。所以,明白情绪之后,也要懂得调理情绪。
3.自我激励--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如意时,又往往比刹那快乐更令人刻骨铭心,意志消沉。在失意时存正面积思想,在冲动时会沉着忍耐,有效分辨眼前享乐与长远成就,才能令人保持高度热忱,推动自己向成功迈进。
4.认识他人情绪--知已之外,当然要知彼,才有机会言胜。能够建立体贴别人的同理心,能从 不同参与者的角度看事物及设计进行方式,这人的目光必定会更深入,更远大,也更容易找到合作的伙伴了。
5.人际关系的管理--EQ倡议者认为,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可藉人缘、领导能力及人际和谐度显示出来。能与其他人合作,取用其他人的资源,成就自然无可限量。
自我中心导致事业危机
中国新生一代面临的一个困境是,虽然在智能与体质方面优胜,但社交能力却比上两代较为弱,普遍在成为社交能力的低能儿,这并不适合现代的工作心态。现代管理强调群体工作,需要的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雇员,但新一代因受家庭过于保护,又多是家内的独生子/女,自我心中膨胀,校园教育也只知道训练考试进行大学的学生,情绪与社交训练备爱忽视,因而使新一代的情绪发展正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这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事业或人生造成阻碍。
只有父母早着先鞭,及早训练子女,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使他们提早面对环境的限制,作出调节,这班孩子便会是顶尖的管理人才。
从小打好EQ基础
每个人的情绪智商从小开始发展,在0-5岁以前更是关键时刻。因为小孩的脑部会长到成人型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速度是一年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尤其是情感能力的学习。情感经验对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每个人从出世一刻,越多接收肯定和共鸣,越多机会从被接纳中学会接纳别人,情绪智能越会因而提高。
设想一个刚睡醒、吃得饱饱和躺得舒适的婴儿自然会手舞足蹈,发出欢悦的声音。假如旁人带著笑容和欢悦的语调回应,婴儿会越是兴奋。假如旁人非常冷漠,或是板着面孔,以凶恶的语调回应,婴儿的笑容会收敛,继而露出迷惘或是恐惧的面容,大多数的婴儿会化笑容为哭泣,因身体舒畅而欢悦是婴孩自发的感受。因旁人的欢悦回应,而加强自己的欢悦,这对答是互相有所共鸣;因旁人的凶恶,否定了婴孩的自发感受,次数多而频密,婴孩对自己的感受失了信心,感到舒畅也不再表现欢悦了。婴孩的惊恐和哭泣是回应旁人的讯号,也可以算是对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
每个人每个时刻在表现自己的感受,也会接收他人的感受,接收到别人和自己的共鸣,也接收到别人的否定。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情绪智能得以发展。
父母的角色
父母感受的表达是孩子情绪智能发展的指引和指票标。父母要多正面回应孩子的感受:无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为了不值一提的事项而兴奋或烦恼,父母要尽力投入,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达至与孩子有所共鸣。父母不要在孩子兴奋时泼冷水;不要在孩子沮丧时,轻视他的感受后。肯定孩子的感受后,才在适当的时候,分享父母在同一个情景的感受,帮助孩子了解别人,明白同一样的情景,每个人可以有不同感受,肯定自己的同时,也得接纳别人。
亲子之间每一次沟通都暗含情感的交流,一天数次的交流便奠定了孩子EQ的核心。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12080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