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被国务院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近年来,他持续关注父教,著有《好好做父亲》、《父教力度决定孩子高度》、《拯救男孩》等。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
我觉得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其实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现在许多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泡在酒桌上、歌厅里。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那也是一种时尚。
??著名影星陈道明
约一百年前,鲁迅先生撰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指出做父亲是“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极困苦的艰难的事”,并开出了父母要“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的药方,甚至要开“父范学堂”……在当时“父权至上”的年代,这颇似一声惊雷,促父母觉醒。
其后,不乏有识之士在不断呼吁父教。孙云晓先生就曾预言“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由此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男孩危机”……伴随6月父亲节的到来,我们不妨邀请孙老师一起来探讨??在21世纪的当下,爸爸们到底面临什么样的新问题,又该如何破局呢?
新时代爸爸的几个“负面标签”
“隐形人”
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爸爸晚上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早上孩子醒来时,爸爸已经去上班了,连续几天或一周都见不到爸爸,在一些城市家庭里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孩子幼儿园和学校的家长会,放眼望去,几乎全是妈妈,只有少数几个是爸爸,而且会后围住老师交流的也大多是妈妈,爸爸开完会就走,很少主动跟老师沟通……这样的爸爸,被称为 “隐形人爸爸”。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家庭,父亲因“工作太忙”或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等原因,基本不参与孩子教育;而在父母共同参与教育的家庭中,又有七成家庭以母亲教育为主,爸爸只是辅助角色。所以“隐形人爸爸”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人肉取款机”
现如今,很多家庭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父母的分工划分为“男主外,女主内”,即使是双职工家庭,大部分也是倾向于把爸爸定位为“赚钱养家”的角色,认为多挣钱就是对家庭的最大贡献,孩子和家务则几乎全部交给妈妈和祖辈。只有经济投入,对孩子没有(或极少)时间和精神付出,放弃了对孩子陪伴、教育和引导权的爸爸,也许真的成了“人肉取款机”。
“类单亲家庭”主角
这是另一种更严重的父教缺失情况:因工作或感情等原因,夫妻长期分居,孩子大部分跟随妈妈。这类家庭虽具备双亲的家庭结构,但其抚育功能却与单亲家庭类似,从而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对单亲的过分依恋等。
3~7岁,“爸爸岗位”分阶段着力点
孩子一诞生,爸爸正式上岗。
限于时间和精力,大多数爸爸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照顾孩子。其实,每个阶段都有各自重点要做的事情,爸爸们只要发挥自己男性的特长、掌握好孙老师提出的下面几个大纲,就可以保证你摆脱“负面标签”,至少能及格了!
3~4岁:发展孩子的自主性
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森认为,3~4岁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倾向:自主。许多父母也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希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在孩子自主意识发展的过程中,爸爸往往比妈妈的态度更积极,更倾向于放手,更倾向于鼓励孩子的主动探索。
具体应该这样做??
1.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可以指导他管理自己的玩具,玩完以后要收拾玩具。如何收拾?如何放置?如何下次找起来更方便快捷?这些任务都可以逐渐交由孩子来做。
2. 到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或大班的时候,爸爸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己来管理学习用具了。最初,每天早上去幼儿园前,爸爸可以跟孩子一起整理上学所需的用具,用大大的字号列一个清单,跟孩子一起对照着清单的内容一一准备齐全。经过一两个星期的训练之后,爸爸就可以在监督的情况下让孩子对照清单自己准备了!如果有遗漏的物品,爸爸指出来,让孩子自己找齐即可。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爸爸完全放手,让孩子独立准备所需学习用品。
3. 类似的日常生活任务还有一些,比如让孩子洗自己的衣物:最初指导他如何清洗一些简单的物品(如小手帕或袜子),然后再慢慢洗一些大一点儿的衣物。当然,爸爸可以指导孩子如何使用洗衣机。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讲,学习使用洗衣机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现在的洗衣机大都是傻瓜型的,一般情况下,爸爸指导三五次以后,孩子就能学会了。
小贴士:婴幼儿阶段是意外伤害的高发期,爸爸应该做足各种保护措施。在家里,爸爸一定要把热水、火、刀具等各种危险排除在外。带孩子去户外,一定要注意各种潜在的危险,如不要让孩子独自靠近水域等。
4~5岁:培养规则意识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建立规则意识。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妈妈往往对孩子过度包容而言,爸爸是规则之源,更能把持住自己,爸爸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只有孩子的行为符合规则并达到一定的期望之后,爸爸才给予他关爱。这是爸爸的天然优势。
具体应该这样做??
1. 引导孩子认识规则、了解规则。一般情况下,对于四五岁的孩子,应该明确告诉他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当然也可以换个说法,明确告知什么样的行为是“好孩子”标准,什么样的行为是“坏孩子”的标准。
2. 遵从明确、统一的规则标准。很多爸爸管教孩子的随意性很大,情绪好的时候宽容一些,情绪差的时候又过于严厉,孩子往往无所适从,对行为对错的标准感到迷惑。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3. 学会对孩子说“不”。爸爸适当的管教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规则教育是一个由外部引导逐渐内化为孩子自己需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学会说“不”很重要。许多到青少年期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往往是小时候爸爸缺乏适当管教、过度满足而造成的。
小贴士:在引导孩子认识规则的过程中,只需要简单明了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即可。切忌长篇大论式的道德说教,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听不懂爸爸嘴里的这些大道理。
5~6岁: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家庭对婴幼儿的性别发展非常重要,爸爸的角色在其中显得更为重要。弗洛伊德认为,在孩子幼儿时期,如果爸爸的男子汉气质不够,经常不在家,那么男孩的男子汉气质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妨碍其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对女孩来讲,对妈妈的认同更重要,但这种认同往往是在爸爸的鼓励下获得的。因为一般而言,爸爸往往会以更加鲜明的性别角色要求孩子,正常的父教可以培养出具有鲜明性别特点的孩子。
具体应该这样做??
1. 引导孩子保持自身性别优势。爸爸应鼓励孩子与自身性别相适应的行为,如男孩的勇敢刚强、女孩的温柔细心等;同时抑制那些明显与自身性别不符的行为,如男孩女性化的装扮、女孩假小子的粗野行为等。
2. 避免性别刻板,引导孩子学习异性优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具有鲜明性别优势的双性化个体最适应21世纪的社会要求。在保持鲜明性别优势的同时,要当心把缺点当成性别优势,可以适当地从异性角度引导孩子克服某些缺点,如有些男孩特别马虎,可以引导他适当学习女孩的细心;有些女孩特别胆小怕事,则可以引导他适当学习男孩的勇敢等。
6~7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很多爸妈认为性教育是青春期的事情。事实上,性教育对于婴幼儿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婴幼儿阶段的性侵犯并不少见。据美国国家失踪及受虐儿童中心(NCMEC)统计:有1/5的女童和1/10的男童在18岁以前受到过性侵犯;而12岁以下的儿童中,4岁儿童被侵犯的情况最为严重。我国近年屡屡被报道的幼儿园性侵事件也说明了这点。
具体应该这样做??
1. 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坦然地对待孩子的各种与性有关的问题。当男孩对自己的小鸡鸡感到好奇,爸爸可以明确地告诉男孩,小鸡鸡的正确名字叫阴茎,它跟我们的眼睛、鼻子一样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他们早一点儿知道正确的知识以后,他们就用不着自己慢慢琢磨了,一些错误的知识和观念也就没有存在的空间了。
2. 孩子经常会对自己的出生感到很好奇,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爸爸可以简单地告诉孩子:“你是在妈妈肚子里面长大的。”如果孩子进一步提问具体的过程,爸爸可以用很温馨的语言描述发生的过程:“爸爸给了一颗种子,妈妈的肚子里也有一颗种子,它们俩在妈妈的肚子里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你……”
3. 当然,爸爸也可以提供一些性教育的漫画书,边让孩子看边讲,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再予以解释。总之,不要对孩子的性提问做出过于复杂的解读,更不能认为孩子性早熟或道德有问题,而应以坦率而自然的方式进行回答。
小贴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男孩也容易受到性侵犯,但常常被父母和社会所忽视。教育儿子作好性自我保护的任务最好由爸爸承担。爸爸要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孩子:(1)隐私部位,如阴茎,别人是不能触碰的,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爸爸或妈妈在帮他洗澡或上厕所时,还有医生检查身体的时候,才可以触摸。(2)如果谁强行触摸他的隐私部位,一定要告诉爸爸和妈妈,这方面不应该有保密。
开给“忙爸爸”的特别处方
现代社会是一个让人忙碌的社会,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又有太多的突发急事。许多爸爸确实不是不爱孩子,只是觉得分身乏术。这里,我们就请孙老师给忙碌爸爸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兼顾为父的责任和职业发展。
1. 把“孩子”放进你的“日程表”
爸爸们千万不能杂乱无章地“瞎忙”,有必要学习一下时间管理学,可以把所有事务根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两个维度划分为四个象限,构成一个“时间矩阵”,制作自己的“日程表”。
跟普通的“工作日程表”一样,这张表格也是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制定的;不同的是,这张日程表上必须要有孩子的一席之地!
把孩子的事务放进日程表,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忙碌父亲提前安排时间。比如,孩子的生日,如果提早安排的话,就有可能避免与其他事情发生冲突。另外,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重要,爸爸时时、处处都在想着他。最好每周规划、制作一次,问一问孩子有什么事情需要老爸效劳,这会让孩子从心底里喜欢爸爸、感激爸爸的。
小贴士:事情是否重要和紧急,是相对于孩子而言的,孩子有最终的评判权。有些事情,爸爸觉得不重要,但孩子可能觉得特别重要。比如,本周末孩子在幼儿园有一个演出,他在其中饰演的角色并不重要,爸爸可能觉得没有什么重要性,但是对孩子而言,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为此他认真练习了数个星期,他对于登台演出感到有些焦虑,他希望爸爸能在现场给他加油助威。这个事情对孩子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
2. 用心寻找时间
其实如果用心,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时间可以“汇流成河”。比如??
* 一日三餐的时间:大多数爸爸属于上班族或打工族,午餐难得在家里吃,但早餐一般都在家里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亲子沟通的机会。为孩子准备一顿丰富可口的早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吃一顿早餐,对妻子、对孩子都是一桩美事。午餐虽然一般不在家吃,但有时也可以创造性地加以利用。有一位父亲,因为起得早没办法跟女儿一起吃早餐,晚上还经常加班,所以他学会了利用午餐,每周至少陪女儿吃一次午餐。为了吃这一顿午餐,他事先有详细的规划,女儿学校附近有几家餐馆,餐馆的电话他都一一记下来,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女儿学校附近的餐馆被吃了个遍。女儿其实不怎么在乎吃得怎么样,她在乎的是与爸爸在一起吃午饭的机会。女儿很自豪,虽然爸爸工作忙,但她感觉到爸爸很在乎自己,吃饭时父女俩边吃边聊,他们俩都特别开心。晚饭一般是家里的主餐,也往往是一日三餐中准备得最为充分的一餐。一家人坐在一起,慢慢地吃饭,聊一些开心的事情,聊一聊孩子一天的生活。爸爸多注意倾听,以一位朋友的身份、顾问的角色帮孩子分析他遇到的问题。
小贴士:就餐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多谈一些开心的事情。爸爸切记:不要在吃饭时批评和训斥孩子,那样做的话,既坏了胃口又坏了心情。
* 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如果不冲突的话,爸爸可以和妈妈共同分担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责任。上下学的途中是爸爸与孩子沟通的好机会,学习、生活、时事甚至UFO、外星人都可以是父子交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注意要多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 有条件的话,出差时带上孩子:有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也可以尝试一下带着孩子出差,这有不少好处??能充分利用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就是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工作之余的其他时间也是陪伴孩子的时间;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孩子可以借此走出较为封闭的校园和家庭,接触复杂的外部世界,打开孩子的视野,旅行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的过程,他可以见到和接触到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父亲在工作之余也可带孩子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品味当地的特色佳肴……一举数得;能增进爸爸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有妈妈在时,孩子往往更愿意跟妈妈交流,出差在外,妈妈不在在身边,爸爸和孩子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对彼此的了解。经过旅途的磨合,还会让父子或父女的亲子关系进一步紧密,使孩子与妈妈、爸爸的关系更加平衡。
小贴士: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要看孩子的时间,最好是放在寒暑假;另外,平时就要注意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3. 提升亲子质量
有条件的爸爸可以尽量多陪伴孩子,没时间的爸爸可以尽量提升亲子时间的质量,创造高质量的亲子“黄金时间”。做得好的话,甚至可以以少胜多哦!
高质量的“黄金时间”有这样3个特征:
* 专注。爸爸的这段时间是专门预留给孩子的,除非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干扰这段时间。
* 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主要由孩子来主导和安排这段时间谈什么、做什么。
* 以倾听为主。爸爸要多听少说,尽量多地了解孩子。
“黄金时间”可以融洽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亲是真正在乎自己、关注自己的,这对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的获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几分钟的“黄金时间”抵得上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内容空洞的“我爱你”。
4. 抓住几个“关键时刻”
所谓的“关键时刻”,主要是针对孩子而言的,即孩子认为非常重要的时刻,比如孩子的生日、孩子特别在意的某个重要活动(如某项比赛)等。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兴奋点和关注度,确定一次或少数几次这样的“关键时刻”,尽量出席和陪伴,往往会给孩子留下难以忘掉的深刻印象,对亲子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加分效果,可谓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爸爸往往花费十倍甚至百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弥补。
名人范例:
★ 约翰?霍华德:刚成为总理后不久,有次必须要去昆士兰州视察干旱地区,而他的小儿子那晚正好有学校的辩论赛,虽然他都要忙晕了,但还是从机场直接赶到了儿子学校。
5. 把运动和休闲娱乐与陪伴孩子结合起来
再忙碌的爸爸也需要运动和休闲娱乐,放松紧张工作所带来的压力,成长中的孩子同样需要运动和休闲娱乐。如果用心,可以试着跟孩子一起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做既满足了爸爸与孩子放松的需要,又满足了陪伴孩子的需要。
生命在于运动,爸爸和孩子都需要运动来强健身体、缓解压力,对于身体处于发育期的孩子,运动还是生长身体、增强体质的最佳手段。一般而言,不管爸爸还是孩子,每周都需要3次以上持续40分钟的运动。国际奥委会驻中国代表李红,就是从小由父亲陪着跑步并最终养成跑步的习惯的,邓亚萍也是在父亲的指引下喜欢上乒乓球运动的。
爸爸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寻找一两个双方都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孩子共同规划时间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乒乓球、篮球、网球、足球等球类运动都可以,游泳健身也不错,当然最方便的运动项目是跑步,几乎不需要什么场地,时间也很自由,最利于爸爸和孩子安排时间。爸爸与孩子一起运动,不但强健了身体、舒缓了压力,还能磨炼孩子的意志,爸爸的榜样是孩子坚持运动的最好动力。运动中的互动交流,还能进一步增进父亲与孩子的感情。
当然也可以把休闲娱乐跟陪伴孩子结合起来。去公园散步、参观博物馆、打游戏等都是不错的寓教于乐的休闲娱乐方式。
小贴士:不管运动,还是休闲娱乐,爸爸都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更多地考虑孩子的需求,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放低身段,这个时候的爸爸是孩子的伙伴、队友或对手,彼此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这样,亲情、友情等感情才能够得到自由的表达和发展。
6.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
成长中的孩子对爱和关注的需要是非常强烈的,来自爸爸的关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信任,而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孩子往往才能身心健康。
花时间陪伴孩子是一种爱的表达。除了陪伴孩子以外,表达爱的方式还有很多。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爸爸们都可以找到表达爱的方式。比如午间一个关怀的电话或一条短信,贴在孩子床头的一张纸条,都可以成为父亲表达爱的手段。如果出差在外,爸爸可以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写一封电子邮件,聊聊出差在外的生活,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可以给孩子寄一张当地的明信片。如果抽时间亲笔写一封信,贴好邮票放进邮筒,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惊喜。总之,只要有心,爸爸们可以找出无数种表达关爱的方法。
小贴士:距离是阻碍,但有时候距离也能产生爱:让父亲和孩子更加想念对方。
国家、社会各界“拯救父亲”的努力
* 我国2010年颁布的首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就提出“教育孩子过程中父亲角色要回归”,指出,父亲在儿童成长各阶段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父亲所表现出的权威性、责任感、社会化等是母亲无法给予的。社会上的一些男孩女性化、网络沉溺等现象都是父爱缺失的重要表现。
* 近几年《爸爸去哪儿》系列电视节目热播,通过明星效应展示爸爸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节目受到热捧,取代普通电视剧,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见社会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
* 网络和其他各种新媒体也不遗余力,唤醒父爱的温馨网络流行语比比皆是。比如,“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要长大了”;“高甜度的童年,就是爸爸爱妈妈,我们爱爸爸和妈妈!”等。
特别提示: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由于工作等原因,家庭中照顾孩子的重任可能会偏重于夫妻的某一方,这使得很多家庭的孩子跟父母中的某一方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关系也更为亲近。大多数父母都会觉得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3~6岁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双方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孩子与父母其中一方关系过近,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12877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