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韩国首席妈妈的爸爸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父母学堂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说起育儿的艰辛,妈妈们总是有大把的话要说,但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的全惠星女士,却在自己的著作《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中处处提及爸爸的作用。

  韩国首席妈妈重视父亲的作用

  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的全惠星博士是美籍韩裔,曾任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事长。作为有跨文化背景的母亲,她很好地发扬了不同文化的教育之长。她的六个子女都毕业于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分别担任美国马萨诸塞州为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等职位。

  但就是这样一位SuperMom却很重视父亲在育儿中的作用,她在《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一书中写道:抚养孩子就像推车,只有一个轮子或者两个轮子不一般高,车子就会倾斜,不能正常前进。丈夫和妻子就是手推车的这两个轮子,只有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才能把子女教育这部车子推好。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

  一棵树要想长得健康高大,就必须从左右两边的树根中同时取得养分。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但人们往往充分重视了母亲在家中的角色,而忽略了父亲。其实,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同样的重要性。

  在家庭中,父亲应该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雄壮、威武、勇敢、进取。他应该是严格的、权威的,一方面,他要扮演督促、惩戒孩子的角色;一方面,他也是勤奋、忠诚的榜样。而父亲对于爱的表达,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这些都会让孩子获得从母亲那里得不到的力量。

  一个家庭只有凝聚在一个核心周围,才能持久稳定。孩子只有看到一个有力量,能承担的父亲,才会感到安心。

  父亲在家庭中的位置

  让孩子安心的家庭核心 在传统的角色定位中,父亲一直是被视作家庭的支柱的,他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建立起家庭的规则和秩序 母亲给予孩子的,多是温暖的、感性和有创造性的东西,而父亲的教导,则往往体现在某些规定或行为准则上。只有爸爸和妈妈的分工明确,孩子才能找到平衡点。一般父母应该先跟孩子沟通协商,提前定下孩子们要遵守的家庭规则。如果孩子违反了,则可以由爸爸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带孩子出席大人的场合 父亲和孩子间的交流一般会少于母亲,这就需要父亲去创造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参加自己的社交活动与工作场合,将爸爸社会人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看。让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在做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这样一来,孩子们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父亲是最出色的人,既建立起了孩子的自信,又增进了彼此的感情。除此之外,大人展示的社会生活,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给妈妈们一个发展的空间 女人往往会因为生了孩子就放弃了工作,这是“养育孩子是女人的事”的想法在作怪。男人身为父亲,在养育孩子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份不可代替的职责,要帮助妻子做好母亲的角色,要保障妻子的私人生活,让妻子在生活空间内得到满足。

  只有爸爸维持好了家庭的秩序,妈妈才能将精力放在关心孩子的生活上。而孩子们则能从爸爸的权威形象中,体会到不同于妈妈的爱。

  提醒:父亲的地位掌握在母亲手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跟母亲的交流和互动更多,关系也比跟父亲的来得更亲近。因此,说父亲的地位掌握在母亲手里也不为过。

  母亲要帮助父亲做好父亲的角色,保证父亲的权威。当然,如果父亲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没有认识,即使母亲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所以,夫妻间一定要互相交流对于彼此角色地位的认识。

  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

  和孩子一起学习 好父亲从来不会单方面地给孩子布置任务和课题,而是与孩子共同提出课题,一起研究,指导他共同完成。

  告诉孩子你反对的理由 父亲在向孩子讲述自己的主张时,要充分地说明,让他理解。特别是在反对孩子的想法的时候,必须告诉孩子理由,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误会。

  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陪孩子 如果爸爸不得不和孩子分开,一定要考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起到自己的作用。打电话,一起上网,对孩子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快乐。要让孩子知道,父亲不仅仅是经济支援者,也是爱他、关心他、在乎他、可以让他信赖的人。

  图书链接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定价 28元

  在家教观点和方法众说纷纭的今天,“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博士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娓娓道来自己的教育见解,朴素、实在,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于看似不经意间道出了深刻和本质。

  全惠星博士作为有跨文化背景的母亲,很好地发扬了不同文化的教育之长。强调德胜于才,重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培养,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注重教育艺术,尊重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向上、乐于助人的生活风格,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些教育的法宝,无疑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借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14172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