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跌倒后,你会怎么办?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孩子跌倒以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做法一:扶起来。

  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做法。

  孩子跌倒以后,中国的家长多半会赶快跑过去扶起孩子,给孩子拍着身上的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把小孩扶起来后不再让他自己走,而是背着走路;有的朝着绊倒孩子的地出气,说“这地真坏,看妈妈怎么打它”,以此来安抚孩子……

  曾几何时,中国父母的做法受到了猛烈的抨击。批评者认为,如此的教育方法使得中国的孩子脆弱、独立性差、过分依赖父母,并断言,在父母庇护下的孩子长不大!

  做法二:自己站起来。

  这被认为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典型做法。请看从国外回来的一位学者的亲历:

  ……澳洲人多数带着两至四岁的小孩到购物中心玩,因地滑小孩摔倒了,父母都不去帮忙扶起来。看到第一、第二、第三个我都未引起注意,看到第四个、第五个我就有点不理解,向女儿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小孩跌倒了大人不去扶起来?”女儿回答我:“这是他们一种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从小就养成独立生活能力。据澳洲人讲,这样有三种好处:一是让小孩知道跌倒是自己不小心,今后多注意不要再跌倒了;二是小孩跌倒了,他自己支撑起来,可以锻炼小孩的毅力;三是小孩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不娇惯他,能养成他独立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这种做法,被专家学者广泛推崇,教师与家长亦争相效仿。

  做法三:别急着站起来。

  这种方式源于一位旅行者的启示。

  一个旅行者在行进的途中,突然改变了原来选定的路线,决定抄近路前往目的地。没想到,在他穿越那片看似很平坦的草地时,没走几步,脚被什么东西猛地绊了一下,把他摔了个跟头。对此,他没太在意,从草地上爬起来,揉了揉有点儿疼的膝盖,继续前行。但是没走十几步,他又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这一回他没有急着站起来,而是躺在那里,一边揉着受伤的腿,一边仔细地打量着脚下的草地。

  原来,绊倒他的是一个草环,那是一种丛生的植物,用疯长的、极柔韧的枝蔓编织成的一个很隐蔽的草环。在他跌倒的周围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草环,行人稍不留意,就会绊一个跟头。待他坐起来,将目光往前一延伸,不由得大吃一惊,掩藏在繁花绿草间的,竟是一片可怕的沼泽。

  转到另一条安全的路上,他仍在庆幸刚才跌的那个跟头,更庆幸自己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漫不经心地急于爬起来,而是细心地查清了让自己跌倒的原因,还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原本自信的道路。

  事后,他又心有余悸地听说,那片隐蔽在草地深处的沼泽,不久前还吞噬了两个粗心的过路人呢。

  所以,当孩子跌倒的时候,先别急着让孩子站起来,不妨让孩子看看是什么绊住了自己,只有找到摔倒的原因,才能不再重蹈覆辙,避免更大的伤害。因为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难免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能够不被挫折吓倒,勇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这

  固然可贵,但是善于冷静地观察、分析,总结失败的原因,真正弄清楚究竟是什么东西让自己摔了跟头,从而避免再摔跟头或少摔跟头,却是更可贵的。因为成功不仅需要信心、激情和坚韧,还需要清醒的头脑。

  再看看孩子们自己的处理方式。

  做法四:一起跌倒。

  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一个小女孩一看那跌倒的小家伙,愣了愣,接着,跑了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到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旁。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泪,又玩起来。

  在笔者看来,这几种方式其实无所谓优劣之分。正像一位中国家长所认为的,孩子跌倒了,把他扶起来,中国式的教育方法照样出人才呀!

  而且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的做法也未必就是科学的。曾经就有一位家长以“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来”的模式教育儿子,她在践行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即便孩子从很高的滑梯上摔下来,她除了在言语上给予鼓励之外,不给他提供任何帮助。孩子也确实坚强了很多。但这位家长有一次在家中爬上高凳取东西时,不慎摔了下来,疼得难以支持。她要求站在身边的儿子扶一下她,可是儿子只是冷冷地站在一边看着她!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孩子才勉强地把妈妈扶起来,没有说任何安慰的话。这次意外的摔倒事件使这位家长震惊不小,由此引发了对“孩子跌到了,自己站起来”这一做法的反思。她觉得孩子在“自己站起来”的过程中,固然可以变得“坚强”,但同时也会变得冷漠和缺乏同情心。所以,一味地强调“孩子跌到了,自己站起来”的做法并不可取。在孩子需要安慰的时候,家长有必要伸出关爱的双手,扶一把孩子。所以,在孩子跌倒以后,家长应根据不同情境,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孩子的做法。那个小女孩当然不会考虑她行动的方式和意义,但她确实是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小家伙的。小女孩的行动自然而然,且充满灵性,没有刻意雕琢,信手拈来,仿佛生命与生命之间本就该如此。作为成人的我们,在引导和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应该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自以为全智的身份,看看同样的事件,孩子们会怎么处理?也许从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教育与生命的本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18540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