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1:教孩子分析问题根源
案例:4岁的辰辰正津津有味地玩着几辆玩具汽车,在旁看了半天的邻居小朋友军军忍不住拿起其中一辆也玩了起来。辰辰马上想抢回来:“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军军也不示弱,坚持不给……
提示:如果父母采用没收玩具的方法,也许能很快制止孩子们的争吵,但或许孩子以后还会因为其他原因,或者其它事情再次争吵起来。所以,关键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
建议:不妨让孩子们坐在一起,让他们各自说说为何要争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孩子能够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
父母可以用一些有帮助性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解决当下的问题,例如,“辰辰你能不能和军军一起想一个不要吵架也能玩得开心的办法呢?”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互相商量,取得想法的一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懂得,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该如何解决。
方法2:启发孩子想办法解决
案例:星期天,5岁的天天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一起踢球,妈妈在一旁和邻居聊天。突然,天天叫喊着跑到妈妈面前:“青青刚刚踢了我一脚!”这时,青青也跑上前来:“是他先骂我的!”
提示:如果妈妈为了平息孩子们的争执,对天天承诺:如果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好好玩,我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如果这样做,永远达不到帮助孩子成长的效果,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错觉:就算是表现不好,也能得到好处。
建议:如果孩子间起了纷争,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说清发生争执的原委。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妈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们认识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骂人和踢人都是不友好的表现,不能因为别人先做错了,自己就可以做不好的事情。然后在孩子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让他们学会向对方认错、道歉。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应多用“你有什么好的主意?”“你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等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己有权利也有责任去思考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方法3:让孩子自己面对矛盾
案例:游戏场里,3岁的冬冬见茵茵小姐姐在秋千上玩得乐不思蜀,他也想玩,但茵茵就是不肯下来。没办法,冬冬只得到妈妈那儿求助,希望妈妈叫茵茵下来,让自己也能玩一会儿。
提示:如果此时冬冬妈妈上前叫茵茵下来,让给冬冬玩,容易引起孩子之间的嫉妒和不平衡。也容易纵容孩子一遇到困难或麻烦,就本能地找父母或老师解决的习惯。
建议:孩子之所以喜欢找成人解决问题,主要是他们害怕与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其实,孩子在很多时候要比成人想象中更懂道理,只要父母告诉他们:“玩具要和大家分享。”或者让受委屈的孩子直接对小朋友提出“我们应该怎么做”的建议,这样会让他更自信。下一次,他也就有了勇气自己去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了。
【相关链接】
纠正孩子的错误做法
任人摆布有的孩子缺乏主见,很容易被人指使或摆布。此时父母应指导孩子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要总是按照别人的方式去行事。
凡事占先如果孩子表现得很霸道,凡事都要占先时,父母应教会他一些基本的规则,每个人都有权利玩他想玩的玩具,不能独享而是应学会分享。
利益交换如果孩子喜欢用交换利益的方式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父母应及时纠正孩子的做法。告诉孩子,友谊不是简单的利益交换,而是一种健康的给予和获得。
捉弄他人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取笑、捉弄他人的行为时,可以通过故事或影视片,帮助孩子体会自己遭遇取笑或捉弄时的感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23593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