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育儿理论的深刻理解上,育儿理论是否被装扮的过于“神秘”。比如蒙氏,目前很些早教或幼教机构言必称“我们是蒙氏的,我们有专门的蒙氏教室”……,但有几个蒙氏教具或拥有几个蒙氏证书并不代表着汲取到了蒙氏理论的核心。蒙氏在某种程度上讲可能接近“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因为蒙氏教育最强调的就是一切从孩子出发,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自由地成长,把成长的权利交给孩子,把观察、思考、实践、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而教养人则是仔细地观察孩子,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帮助孩子成长,所谓的“观察他,关注他,帮助他,鼓励他,等待他”,给孩子充分的爱与自由。蒙氏教育中教具操作并不是最核心的东西,如果一个蒙氏机构仅仅是扔几个木头教具给孩子摆弄,那它一定是个“蒙事儿”的机构。蒙氏非常尊重孩子,特别是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需求。蒙氏的教具是蒙氏的精华,但不是他的核心。只重教具操作而忽视孩子内心需求其实与应试教育是一会事。蒙氏是一种教养的态度,核心就是尊重孩子的生命与心灵。而如果有自称蒙氏的教养机构并没有吃透理论的精髓,而用教具堆砌起来的一间蒙氏教室(甚至教具都沾满灰尘)来标注自己是蒙氏的,那么对蒙氏理论就是亵渎,而且,如果孩子真的接触这样的蒙氏教育,进蒙氏教室按教具操作法体现的关怀孩子的原则来体会,出蒙氏教室则被另一番对待,那么这样的孩子则慢慢会感受到在某些环境下得心应手,在某些环境下无所适从。
由此,好象学习早教的方法走了一个圈又走回了“顺其自然”的老路,但绝对不是浪费时间,越正确的理论越是普遍的真理,越是普遍的真理就往往越朴素,我们这些早教妈妈们探讨到目前的结论是,蒙氏体现的是一种从生命之初开始的对人的关怀,一种在幼儿教育上的人文主义,自然主义。而我们做妈妈的心灵,已经升华到了另一个自觉的境界。这是亲爱的宝贝通过早教给我们的宝贵礼物。另外,虽然这些理论都被冠以国外教育家的名字,但并不代表着全是舶来品。我们的民间育儿方法里有许多很好的教育方法,是和尊重孩子这个本质相通的;民间的育儿经验中有很多是很蒙氏的东西,是蒙氏精髓的东西,只不过我们没有用理论性的语言总结出来而已。于是我们这些认可蒙氏教育理论的妈妈,开始了我们自己的收集,有着中国痕迹的蒙氏家庭教养方法。
二是在早教的取材上,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程与早期教育的结合问题。这是我们目前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论题。在前面举蒙氏教育的例子里已经显示,早期教育理论不是全新的东西,和我们几千年培养孩子的传统方法有很多是相同的共性的。我们要做的是把它们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早期教育更加自觉和有针对性。比如我曾为当当妈提供的几个手指谣的游戏,是我太姥姥教给我的,我姥姥教给虎娃的,古老的河北地区民谣,但是非常奥尔夫的,甚至好过很多英文的手指谣:因为除了手指谣部分,它还把指任及认知和感官教育融入进去,达到了综合教育的高度。而我们运用到了活动中的效果是,很多小朋友非常喜欢并痴迷。(京豆妈妈这两天还在帖子里提到呢!)可惜,太姥姥的民谣还有曲调而姥姥只能把它说成儿歌了;可惜,姥姥已于去年底仙逝 我失去了更多的收集和总结的机会。这使我们更加紧了对民间优秀的育儿经验的收集和整理,比如在2月3日,北京快乐疯妈早教会做了春节儿童音乐会主题,展示中国民间的优秀育儿传统和文化。以后我们也还会这样做下去。这部分的意义还不仅仅在此。
台湾的蒙氏教育、奥福教育(奥尔夫教育)比大陆开展早很多年,但他们目前还盛行一种教育方式:经典诵读教育(简称颂经教育),强调在儿童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比重,在教养现代化社会人的同时,永远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在大陆的一些小学甚至幼儿园已经开展。甚至还有一些志愿者自己为孩子们开班颂经。关于颂经运动是否适合早期教育是一个待探讨的问题,但从这个运动中折射出在儿童教育中应该体现中华文明之光,我们的孩子不应该仅仅知道麦当劳和米老鼠,还应该融入民族文化。所以,在孩子的日常教养中,我们把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展示给孩子,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避免出现单一文化的现象。并首先通过父母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把民族文化之美展示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化作他生命的一部分。写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倒不知是否是早期教育了,好象更象成年人在补习教育?也是拜宝宝所赐吧,再次感谢我的虎娃。当然,本着早期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心理成长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一最重要的原则,大家也需要一起探讨早教理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比如前一段在坛子里有过的唐诗学习与早期教育论题。(转下文)
我的早教理念(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130448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