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保卫童年困难重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专家探讨如何让中小学生摆脱“成人方式”

  课余时间越来越少

  初秋的阳光把南京城映照得分外美丽,又是一个愉快的双休日。然而上小学六年级的育聪却愉快不起来。他背起沉重的书包,像赶场子一样在补习班之间奔跑:周六上午学“奥数”,下午学外语,晚上学小提琴。周日上午学作文,下午又是“奥数”。在外语班,他与四五个同班同学不期而遇。

  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十几年,孩子们是否由此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童年?事实是,童话故事、小人书、打玻璃球的游戏、爸爸妈妈带着去公园……这些美好的童年生活,如今离孩子们越来越远。

  “中国教育体制下愈加严酷的时间控制值得每个教育者深思。孩子们的童年大多被大人占去,很少能让孩子自己支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高德胜博士说。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1990年,中国6~15周岁学龄儿童除睡眠之外的平均课余时间为5.5小时,美国为8.6小时,日本为7.2小时;而2003年,中国学龄儿童课余时间降到4.6小时,美国则为8.2小时,日本为8小时。

  童年阶段越来越模糊

  教育专家说,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多被家长安排得满满的,童年的快乐也就消失了。如今,未成年人早早过上了成年人“恐惧忙碌而刻板的生活”。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像“频道式”的节目播出单,一张课程表(包括校外辅导课)决定了他们生活的内容转换、行为方式和节奏变化,即使“某一频道”的“节目”孩子不喜欢,也不需要,他们也没有权利“调台”,因为“遥控器”牢牢掌握在大人手里。

  育聪惟一感到快乐的事,竟然是星期天晚上可以上会儿网,打一会儿游戏。这是得到家长同意的。平时,他可能还会赶在家长下班前偷偷玩一会儿。对着电脑,他好像才找到了些许童年的快乐。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说,信息时代的到来,听故事、看小人书、和小伙伴游戏等传统童年生活方式逐步被动画、网络、虚拟聊天等“成人方式”所取代,这意味着传统意义的童年正在消失。

  2004年的一项统计表明,87%的儿童在成长为青少年和成人后,觉得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童年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似乎越来越模糊。大量的课外作业和辅导班,让孩子们没有玩的时间;稍有一点时间,孩子们都泡在电脑前,沉迷在成人式的游戏之中。

  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班华教授说,“儿童成人化”和“成人儿童化”是信息社会不可避免的特征,信息时代更多的虚拟因素让儿童和大人拥有了同样的界面和话语权,未成年人对不同的价值观念做出相对开放、自由和理性的选择,有其积极意义,但人际交往缺失、自我封闭、虚拟感代替真实感等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

   如何保卫孩子的童年

  “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来保卫和重建孩子们的童年。”专家们说。

  台湾师范大学温明丽教授提出的“PACT道德规范模式”被与会专家们认为是面向未来的未成年人教育的一剂新药。

  孩子们在享受着日益丰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渴望着一些“传统的东西”,那就是P(privacy隐私权),A(autonomy自主力)、C(caring关怀力)、T(trust信任感)。隐私权和自主性代表了理性伦理教育,关怀力兼及教育者对受关怀和关怀他人的社会情感的培养,信任感则是走出“世界越来越小、心灵越来越远”的怪圈,进行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

  专家认为,未来的未成年人教育已经跨入了“伦理全息化”的时代,以“PACT道德规范模式”为标准制定和衍生出新的未成年人教育理念和操作系统,有助于遵循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在理性秩序下兼顾孩子的发展和生存,展现尊重生命和维系人际相处的信赖感的重要性,从而深化对儿童道德、素质、发展、人格的全面把握。

  据了解,欧、美国家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已经在“PACT道德规范模式”的运用中取得进展,美国已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相关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在展开。在我国,基于“PACT”理念的“情感教育”、“快乐教育”、“关怀教育”等新兴的未成年人教育模式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中小学试点,并已获得大量研究数据和样本,但要完成“PACT教育模式”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以及与我国教育体制的整体融合,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39115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