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打父母 为啥不第一次就管住?
第二页为您解答家长如何应对此类问题
“打骂父母”并非个例 心理门诊平均每周都能接诊1~2个此类患者
10月24日,深圳市公务员廖某与父亲因争吵产生肢体冲突,导致父亲身体多处受伤。10月30日,因为打骂父母而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廖某终于跪倒在父母面前,流泪向父母道歉。至此为止,轰轰烈烈的“打父母”事件也就告一段落。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是否子女打父母事件真的是一个个例?记者采访心理门诊,得出的数据让人惊讶:心理门诊,平均每周都能接诊1~2名因发生打骂父母情况而前来咨询的患者。
你为什么打你的父母?
他们不给我钱。
那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有啥不对啊?大夫你给评评理,他们这么对我,我在外面多没面子。
这段对话截取于医生与患者的咨询片段,是心理门诊每周都会“上演”1~2次的咨询片段。
数据:
是前几年心理患者的2~3倍
“打父母绝非个例,从我们门诊量来看,心理门诊平均每周都能接诊1~2个来咨询的。”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理卫生医院心理科主任孔繁晔接受了记者采访,并表示,由于打父母问题而来咨询的患者也能占到总咨询量的不可忽视的一小部分。
孔繁晔说,“从我十多年的从业经历来看,打父母的现象确实越来越多了。可以说,2005年、2006年那个时候前来咨询的人还很少。可是,最近几年,我发现,就诊的患者开始多了起来,每周都能接诊1~2名此类患者,这数据是前几年的2~3倍。前来咨询的绝大多数都是家长,他们忍受不了孩子的打骂,才到我们这来和我们倾诉一下。”
“在我们门诊,接诊过许多打父母的例子,可以说,从六七岁,到十几岁,再到二三十岁,基本每个年龄段都有打父母的经历。”孔繁晔分析说,当然六七岁和十几岁、二三十岁打骂父母的性质不同,严重程度都不同。
“给我的感觉,最严重的打父母现象还是存在于十几岁、二三十岁的子女中,”孔繁晔表示,在这个年龄段对父母暴力的是“主力”。基本上来就诊的多数家长,反映的都是他们对父母的暴力。而六七岁的孩子,他们打骂家长虽然程度轻,可是反映出来的对家长的冷漠、轻视、不尊重,基本是一样的“暴力”。
原因:
金钱、管束、娇惯、依赖
“咨询被孩子打的家长,来我们这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展示他们的伤口。”孔繁晔表示。
孩子为什么会打骂你?孔繁晔表示,对于每一个前来咨询的父母,这都是第一个要问他们的问题。而家长的回答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金钱、管束、娇惯、依赖,成为孩子对家长施暴的诱因。
有的家长来咨询的时候就表示,因为自己给孩子买不起奢侈品,所以孩子才对自己失望;有的家长则说,孩子一不开心,就习惯于对自己和孩子他妈大声喊,然后使劲摔门离开家,对他们来说,也有点习惯于孩子这样的状态了。
不过孔繁晔指出,这些绝非事情的本质,真正导致孩子对家长动手的原因,是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和习惯。
孔繁晔表示,基本上前来咨询孩子对自己动手打骂的家长,95%都没有对孩子表示谴责,第一反应是先说自己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第二反应就是为孩子辩解,“有时候家长和孩子一同来咨询,孩子当着我们医生的面说的话,让我们都很气愤,都接受不了,可是家长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忍、忍、再忍,这就是家长应对孩子漠视、无礼、打骂的反应,其实家长们的这种忍耐,才是导致孩子动手的主要原因。
注意:
孩子动手可能是人格障碍
孩子对家长动手,肯定是不对,可是真正导致孩子对家长动手的原因是什么?
孔繁晔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的“打人”,原因不同。比如说,可能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他们虽然会对家长动手、骂人,可是他们心里还是会有自责,事后觉得自己做得不对,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可以定义为适应障碍。就是由于日常的焦虑情绪,再加上家长对他们的娇惯,导致他们动手。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比较好纠正。可以通过规劝、谈心、一同做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改善。
而对于一些对家长动手,可事后一点悔改都没有的孩子,这种情况就应该另行分析,认为自己没有错,打父母还全占着理的,这种情况就是人格障碍。这是通过与人接触、改善环境、修正自己等方法无论如何都无法改进的,需要专业医生干涉,治疗起来会很困难。
家长可还手甚至报警
当孩子对你无礼动手时,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孔繁晔强调说,当孩子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时,就要马上纠正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必要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体罚,并且告诉自己,孩子之所以这样,是自己太溺爱的缘故,并且事后,一定要让孩子亲口对自己道歉,并且保证以后绝对不会这样做。
对于年龄较大,父母没有还手能力的家长,孔繁晔说,这类家长在肢体纠纷时处于弱势地位,很多家长事后都是抹抹眼泪就作罢了。但是这样就更加姑息了孩子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用肢体语言告诉孩子做错了,也可以马上报警。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程程 采写
错放你的手
《三字经》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在我们看到“打父母”事件后,觉得这些父母很可怜,同时也很可悲!
透视这个事件背后,是孩子成长路上点滴错误的不断积累,同时,更是父母,一纵、再松的错误放手。对于打父母的孩子家长来说,孩子在打他们躯体的同时,更是对他们心灵的一种鞭挞,这是多么沉痛并且悲哀的事啊!
鲁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不断地向读者传达正确的教育方式,就是为了唤醒溺爱孩子父母们的呆滞神经。爱有许多种,唯独错爱最伤人。而对孩子的错误放手,就是将来父母必然面对的“自食其果”。
我们不愿见到家长中国式的忍耐带来的伤心眼泪,我们愿意见到尊严的胜利!文/马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0223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