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1日,美国格赛尔人类发展研究所专家来华讲座,下面是讲座现场提问部分:
今天的孩子更聪明?——“从IQ的测测结果看,今天的孩子还是跟上一辈一样”
问:刚才在Norman教授的演讲中提到,60年来孩子的发育年龄没有提前。但是从父母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看,我们经常会说现在的小孩好聪明,比我们小时候聪明多了,这是人为干预的结果吗?
Norman: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你刚才说的是“聪明”,这是从智力来说的。从IQ的测验结果看,现在孩子的IQ还是跟上一辈一样,整个群体的值还是一样的。另外,孩子的发展不仅是智力的发展,在其他方面,包括手与眼的协调等等,从发育的角度来看完全是一样的。
Marcy:有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智力。现在的孩子经历的事情跟我们那个年代小的时候经历的事情完全不一样,而且可能更多、更丰富。举一个例子,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想滑冰,我告诉她口袋里面没有钱。她就会问:能从银行里面取钱吗?看起来好像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这个事情,但这只是一个经验的问题,并不代表她的智力比我们小时候有提高。
玩究竟意味着什么?——“本质上,玩是孩子自发的,甚至是没有目的的一个自由的活动。”
问:Marcy是玩协会的会员,我想知道她怎么界定玩。比较有意义的玩,包括爬树、玩水、玩沙,现在的父母往往会认为“太危险”或者“没有时间”、“没有意义”而减少这些玩的时间,更倾向于有组织的游戏课、寓教于乐的教育类玩具。希望能听听您对此所持的看法。
Marcy:国际儿童玩权利协会建立于1964年。我们知道儿童有很多的权利,他有吃饱的权利、穿暖的权利,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还要有一条,就是玩的权利。
本质上,玩是孩子自发的,甚至是没有目的的一个自由的活动。比如,为了得到冠军去滑冰,这是“有目的”的去做,这就不是玩。跟成人之间的玩不一样,孩子的玩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概念。比如,7岁的孩子喜欢体育,这个玩就需要他记住一些规则。而再小一点的话,当孩子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不知道等待,也不会跟别的孩子轮换着玩。玩是孩子自发的自由,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会自然地有自己的玩法。
孩子的玩也有不同的水平,这也是一个发育的过程。最早,他是自己玩,到两岁的时候,他可以有一个同伴,两个孩子可能坐在一起玩同样的东西。但是两个人并没有互动,这是伙伴的玩。再高级一点就是有合作的玩了。所以玩是分阶段的,也是发育的阶段。成人不应该干预孩子玩的自由,并且应该尊重孩子在不同阶段玩的水平。
听众现场提问
123下一页阅读全文
听众:我想问一下Norman教授,格塞尔测试需要孩子事先做准备吗?
Norman:不需要任何准备。
Marcy:请注意,这是一个针对发育的测验,不是一个智力测验。智力测验跟发育测验有很大区别,智力测验可能会跟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而发育测验不会。你不需要提前训练,提前训练也没有用处,所以不需要任何准备。
听众:早上学有利于智力发育吗?现今在中国很多家长被迫让孩子提前起跑,因为这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作为家长我们也是特别无奈的。
Marcy:推着孩子早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注意,孩子的学习如果仅能让他“记住”更多的东西,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早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真正理解所谓的“意义”。比如,你可能能让孩子背出“1、2、3……”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种“背诵”确实可以很早去做。但是关键是,孩子虽然能背出来“3”,但是你如果让他去拿“3”块饼干,他却不知道怎么拿,因为他其实并没有理解“3”背后的意义。在我们的小学教育当中有很多的记忆背诵,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尚未准备好去理解这些内容,你“推”着他去“背”,对他的成长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听众:刚刚Marcy讲到给孩子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样“读”才是正确的?
Marcy: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阅读的气氛,就是注意读给孩子听的方式。如果我要给孩子读书,我就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他们。我会抱着一个孩子,然后让其他孩子都围着我坐在地板上。有位专家曾跟我说过,有时候阅读的重点并不是你读什么,而是“抱”的这个动作。这点非常重要。读的时候,孩子应该是很自由的,不一定非要限制他坐得很好。他可以坐着、可以跪着、可以站着、可以走着然后再自己回来。他愿意听就让他听,不愿意听就让他离开。另外,我们希望父母和老师能够随时随地地读书给孩子听,而不是仅仅在某些场合,比如说睡觉前、吃饭前才读。孩子在不同时间得到的信号是不一样的,这样,他会把阅读当作整个生活当中的一个部分,阅读会成为他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Norman:我补充一句,当你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在孩子眼中,你就成为他的世界上的最伟大的主角,这时候,你是他心目中的偶像。
123下一页阅读全文
听众:我是一个1岁4个月孩子的家长,听了讲座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作为父母来说,更多的就是应该给他爱、关心和关注。但是我不知道这个度在哪里,父母毕竟有别的事情需要去做。有的时候他很想和我在一起,我也不愿意和他分开,但是又不得不这么做。
Marcy: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很完美的回答,你和孩子可能都需要一些时间调整。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比如,8个月开始,孩子会认生、分离焦虑开始出现。这个时期,当你要离开孩子的时候应该跟孩子说明,妈妈要走了,妈妈会回来的。等你回来的时候,也要跟孩子说“我已经回来了”。再大一点的,比如1岁4个月大时,可以听故事了,你可以给他讲一些妈妈离开的故事。实际上,在格塞尔研究所,我们对这些育儿细节有非常详细的建议,会提出很多具体的建议给家长参考。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有一段很好的适应阶段,而不是突然让他觉得妈妈没有了,没有希望了。当然,不同的孩子适应起来都是不一样的。
Norman:这个问题对于四岁到四岁半的孩子来说会相对困难一些,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已经有了死亡的概念了,他觉得你不在了,就可能不再回来了。而这个年龄正好是我们(美国)孩子上幼儿园开始的年龄。父母更需要耐心些,多倾听、理解孩子的想法。
Marcy:有一些游戏可以证明孩子有了死亡这个概念。比如,孩子先假装要死了,但是一会儿又会再活过来。
李明:4~4岁半的孩子分离起来非常困难有很多原因,这只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分离焦虑都是因为害怕父母死亡。
听众:因为某些原因,孩子的发育稍微落后于其他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格塞尔量表的作用在哪儿?研究所对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好方法促进孩子快速发展?
Marcy:格塞尔测试是针对正常孩子的测验,对于发育落后一点点的孩子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对于家长应该怎样认识孩子,如何对待他,包括是不是应该晚一点上学方面,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另一方面,孩子如果真的严重落后了,就应该找医生来帮助了。
Norman:对于学龄孩子来说,如果是差2年以上,就该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助了。
李明:差1年需要注意,他也可能赶上,也可能一直是落后;差2年就一定要找医生
特约翻译:
李 明 北大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专家顾问
毛湘莺 英国东安格利尔(East Anglia)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有国内外丰富的儿童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现任职于伊顿国际教育机构。
本文由《父母必读》授权摇篮网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123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0622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