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个调查结果不一定准确客观,但抚养孩子的成本尤其是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教育成本是个“无底洞”
有人曾将家庭教育成本比喻成一个“无底洞”。在这个“洞穴”中,一部分是学校的必收费用,包括学费、学杂费、书本资料等。但是,屡禁不止的一些违规收费也是其组成部分,如强制或变相强制推销的教辅参考书、报刊杂志,指定的文具用品、商业保险、营养品、纯净水、校服,甚至强行或变相强行要求参加不想听的收费补课、培训,参加收费较高或孩子并不想去的游乐活动等。
此外,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部分家庭还必须负担沉重的择校费。这部分收费对家长们来说是不得不承受的负担。
家长“自投罗网”加重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支出有很大部分是一些额外费用,如参加各种培训班、课外辅导甚至出国留学等等。这部分支出可说是家长“自投罗网”,心甘情愿地在自己本已沉重的包袱上加上不轻的担子。不少家长从孩子幼儿园起就开始交各种赞助费、择校费,盲目为孩子“进补”各种课外辅导,几乎超出家庭可承受的水平,这也导致教育费用高居不下。
曾被翘首以待的“一费制”还没有全面实施就受到多方质疑,它能否众望所归还有待分解;国家三番五次严禁捐资助学与招生挂钩,但不少地方公开收择校费、赞助费,且费用奇高;课外补习费、才艺培训费毫无标准……所有这些都导致教育支出迅速剧增。
一些年轻父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没有认真计算,但培养孩子的费用确实相当惊人,尤其是目前随着教育收费的不断提高,子女教育费用已成为家庭理财的第一需求。“现在养一个孩子实在太累了,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都供他读书了。”一位家长感叹,“一方面学校收费高,另一方面为了孩子前途,不得不送他学这学那。”
改革教育体制是根本
在如何改变教育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上,广州民办学校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健认为,当今社会“有资金才可以发展”,因而适当引导教育消费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遏制没必要的教育支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他认为,政府应多“济贫”,加大对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民办学校、普通的地区性学校的教育投入,而不是仅仅将目光集中在重点学校。
社会经济学家艾强表示,最根本的是要争取全社会的教育体制改革、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要转换对人才的评定标准。人才的评定不是以客观条件优越和名牌效应作为标准,民办学校不一定就不好(有些民办学校比公办的更有实用性),名牌大学也不一定就吃香(由于扩招,有些重点大学的教学质量下降了)。另一方面,家长们也要注意“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择校,要清醒地认识到进了好学校并非意味着前途无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因而大可不必赔上“血本”交赞助。
对于目前的教育收费,信力健建议,政府的教育收费应由暗收改为明收。此外教育费用可直接成为国库收入的一部分,而不是经过多只手“把关”。
相关链接:49万元是这么算出来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最近主持了一个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该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这还未包括社会赠送、学校免费、春节压岁钱等5万至6万元的收入。按照该研究的统计,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两项人均年进账达2300元,最高达4万元。此外,这49万元尚不包括孕产期的支出以及从孩子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
徐安琪强调,由于不是从0岁开始对孩子进行30年的追踪调查,因此,49万元的孩子成本并非是目前30岁孩子的家长已经支出的费用,而是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0-30岁孩子的父母在一年中平均花费的相加之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2139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