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爸爸诉苦说:“我的孩子看到小朋友有什么就吵着要什么,但东西买回来不过两三天,就被打入冷宫。孩子的房间里玩具多得可以开店,图书更是应有尽有。我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可他就是没有一点常性。”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孩子的兴趣还不稳定,无常性,也可能是因为家长只是为孩子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引导。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智力刺激,才能为孩子所接受,才能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德国医生内特尔认为,在智力培养中过多的智力刺激,使刺激处于饱和状态,也会使孩子出现求知活动中的“厌食症”,即对求知缺乏兴趣,从而妨碍智力活动的发展。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也要注意刺激的数量、程度。既要让孩子“吃饱”,又要使孩子感到“还想吃”,使他们在求知和学习中保持一定的“饥饿感”,这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性。
需要是兴趣、动机形成的前提,不要在孩子尚未产生需要时就给予过多的刺激。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母亲就很会培养孩子。她给小歌德讲故事时,总是在最吸引人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去想像后续故事,第二天再给他接着讲。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判断力和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产生了一种迫切了解故事的心理需要。有的家长则缺乏这种艺术,不管孩子反应如何,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让孩子烦腻。还有的家长,动辄来点刺激,就连孩子吃东西之前也要出几道算术题,使孩子对计算失去兴趣。
我们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一定要注意适度、适时,要从培养孩子的需要入手,讲究方式方法,以避免孩子出现智力“厌食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2293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