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和孩子一起建造美好的生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我是一口气读完了《真正的陪伴》一书的书稿。这是一部带有育儿手札性质的著作,作者张贵勇先生既是教育媒体领域的一位优秀记者,也是生活中一位优秀的父亲。我听说他的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发表在博客上的育儿体会和感受。在繁冗的工作之外,他不但匀出时间陪伴他的孩子,而且有心地记录着与孩子在一起的点滴感受和思考,更把这样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写作行为一直坚持了下来,着实令人钦佩。显然,这样的写作不但源自作者对儿童教育的充沛热情和独到思考,更源自一颗深爱着孩子的父亲的心。

  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作者为孩子的成长总结出了9个关键词:阅读、运动、陪伴、榜样、游戏、情商、学习、大自然、学校教育。我以为,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言,这9个关键词非常重要,它们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特、完整、有机的儿童教育的观念体系,其中有些关键词,比如运动、陪伴、大自然等,显然也是今天的童年生活和成长中越来越缺乏的教育元素和资源。贵勇有着多年的教育采访工作经验,对许多当代教育问题也倾注了长期的关注,在他提出的这9个关键词中,包含着深刻的现代教育精神和智慧,也包含着对于当前一些儿童教育问题的关切和反思。

  不过,如果仅以理论的方面而论,那么我们从许多其他的教育论著和育儿书籍中,也可以读到不少相似的论说。事实上,阅读这本书,最吸引我的还不是作者就儿童的各类教育问题展开的理论思考和总结,而是他在与自己的孩子相伴的这些岁月里,他们彼此所付出和体验到的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和爱。正是诞生在一个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这样一份真挚的欢乐和爱,赋予了书中的教育论说以一种动人的温度,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教育工作者在客观地总结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规律,而是一位全情投入的父亲在向世人展示自己与孩子的彼此教育与共同成长过程。

  在我看来,使《真正的陪伴》这本书变得最为与众不同的,是与作者本人真实的家庭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的那份生动的教育在场感和深浓的亲子之爱。它赋予了这本教育手札以一种怡人的亲切之感,也赋予了其中的教育智慧以一种日常生活的真实体温。在谈到教育的许多经验和体会时,作者的许多文字其实不是说理性的,而是抒情性的,它首先是对于作者本人曾体验过的那些美好、动人的亲子生活场景的充满深情的书写。比如谈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其中最触动我们的不是关于阅读功能与意义的任何理论性的阐说,而是那个在被孩子冰雹般的问题砸得手忙脚乱的同时,仍然坚持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分享阅读快乐的父亲的身影,还有那个不管多晚都等待着父亲归来与他一起完成共读约定的孩子的身影。在这里,阅读不但被表述为一个有效的教育途径,更成全了父亲和孩子生命中最珍贵的一段时光和记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每一章最后所附的“成长片段”部分。这些记录着孩子诗意的日常言行和动人的成长瞬间的文字,是这本著作中可以当作“诗”来读的一个部分。只有那些对孩子满怀挚爱的父母们,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才能捕捉住这么多一闪而过的成长的小碎影,并且懂得从这些碎影的折射中去理解和学习那个光彩熠熠的童年的世界。它让我想起意大利哲学家、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的著作《孩子是个哲学家》。这本以作者本人对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观察为思考触发点的儿童哲学小书,让我们看到了成人除了能从孩子身上发现孩子自己的世界之外,他们还能够从这个世界里学到什么。就此,我们也可以说,《真正的陪伴》不是要教人们如何教育孩子,而是要告诉人们如何与孩子一起建造一种美好的生活——而我相信,把教育还原为美好的生活,这正是教育最应有的本义。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背景下,《真正的陪伴》还有一个特别的教育意义:它出自一位父亲之手。这样,这本书在探讨一般的家庭教育方式之外,又多了另一重富于当下性的教育意义,那就是关于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能够以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思考。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家庭教育课题;贵勇以他的亲身实践,向我们展示了父亲如何担任着孩子成长中的陪伴者、守护者和分享者的角色。相信父亲们读完这本书,一定也会觉得受益匪浅。

  2014年1月22日于浙江师范大学红楼

  自 序

  如果给人生画一条分水岭,无疑是当了爸爸之后。

  和许多年轻父母一样,我并不知道如何当父亲,尤其是当一个称职的好父亲,我也是一路摸索,一路学习。但我知道再按小时候父母教育我那般去管教自己的孩子,是行不通的,毕竟时代不同了,社会环境也有了很大变化——当下的家庭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独自摸索,有过自得的经验,也有刻骨的教训。

  美国学者约翰·霍特当了十年多的小学教师。他在《孩子为何失败》一书中指出,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由于孩子在学校试图取悦或逃避成人要求的各种方法,反过来学校未能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于是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就成了空中楼阁。

  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不能在成长的关键期教给孩子恰当的能力,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不能在某些细节上做到遵循教育规律,那么也将注定遭遇教育失败。媒体上报道的诸如啃老、寡恩、离家出走等社会新闻,无不证明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这些不是危言耸听,相反恰恰证明了失败的家庭教育所必须承受的结果。

  身为教育记者,我十多年来在一线采访,有机会接触许多教育专家,如郑渊洁、卢勤、李子勋、周国平、全美优秀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巴巴爸爸”系列作者泰勒等。他们犀利的观察和独到的观点,常常让我反思家庭教育的得与失,想着如何在教育孩子上少走弯路。我还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作为研究甚至采访对象,以了解他的情感、内心世界。

  我也针对教育热点话题进行过深入采访。例如,我和同事一起探究了“奥数热”背后的利益驱动;约请众多专家与教师座谈,了解孩子不快乐的内在原因;去广州和深圳等地的家长学校采访,以探究如何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做好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到开展公民教育的中小学,探究怎样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新闻见报后,有很多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

  2009年,我到了《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有机会阅读大量童书,并不间断地向教师和学生家长推荐经典童书,采访相关专家,请他们畅谈童书阅读的要点与规律。这无形中也为我的亲子阅读提供了大量经验,让我与孩子的相处越来越融洽。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好的教育,一定是从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得来的。

  我不想做失败的爸爸,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稀里糊涂地长大。我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给他成长的养分,帮他养成好习惯,让他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为此,我更看重他的习惯养成、情商培养和品行塑造,在培养他的健全人格、引导他爱上体育,以及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不遗余力。

  慢慢地,我总结出了家庭教育的9个着力点,也可谓9个成长关键词。它们分别是阅读、运动、陪伴、榜样、游戏、习惯、情商、大自然、学校教育。

  好在8年多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努力的结果。我家的哲哲爱读书,爱运动,好交际,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家里、在学校都快快乐乐,享受着他的五彩童年。

  9个关键词,背后都是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付出,都有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总结,都有让人回味的生活事例。我希望,众多的父母们能从这些关键词中感受到一位记者的深入思考、一位父亲的辛勤付出、一位家长的良苦用心。

  我们,一起陪伴孩子成长吧。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2688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