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主动说出心里的想法
--语言是孩子重要的表达工具,让孩子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情绪才不会受到压抑。孩子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家教案例
刘海生活在一个很民主的家庭,家里有什么大事,爸爸都会让他参与讨论,爸爸认为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而且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最近,家里要买新房子,爸爸已经看好了一套,但是爸爸还是决定征求一下刘海的意见。刘海听后,着急地对爸爸说:“爸爸,我能说实话吗?”“你大胆说吧。”“我不想搬家,这边离学校近,还有我的很多好朋友,如果搬家了,我上学要转车,容易迟到。而且我也不想离开我的朋友。”
爸爸觉得刘海的话有道理,再三考虑之后,尊重了刘海的想法,打算等刘海上初中再搬家。
·专家解析
孩子能够主动说出内心的想法,是父子成功沟通的第一步。
爸爸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孩子年幼时,就要注意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能清楚地表达情绪。孩子能够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提升自信心、自尊心。孩子能够大胆说出意见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爸爸不要轻易驳回孩子的意见、想法。孩子稍大后,随着情感和道德感的初步萌芽,会有各种不愉快、不满足感。如果孩子不能及时排除这些负面情绪,就会产生心理阴影。爸爸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化解负面情绪,使孩子的心灵更健康。
爸爸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父子交往环境,这样孩子才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孩子只有乐于和爸爸交流沟通,才不会关闭自己的心扉,而孩子能够向爸爸敞开心扉,说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胆怯、疑惑、奇思妙想,就可以拥有更健康更完整的人格。
建议一 对孩子的谈话内容表示浓厚的兴趣
爸爸想让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就要对孩子的谈话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在和爸爸讲话时,爸爸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都会对孩子谈话的兴趣产生影响。爸爸表现出认真和感兴趣,孩子才会乐于倾诉。
爸爸引起孩子和自己谈话的兴趣,是打开孩子心扉的第一步。孩子是否乐于和爸爸倾诉,要看爸爸是否乐于倾听。
建议二 学会做个倾听者,给孩子话语权
孩子在向爸爸倾诉时,爸爸要做到少说话、多倾听。爸爸这样做是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尽情说出心中的想法。
陈莫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天他体育课上短跑得了第一。回家后,陈莫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可是爸爸当时在看报纸,没搭理他,陈莫很不开心。
吃饭的时候,陈莫心不在焉,爸爸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好好听儿子说话,打击了他的积极性。于是,他摸着陈莫的头,让他将吃饭前的话再对自己说一遍。陈莫来了兴致,兴高采烈地对爸爸讲自己在体育课上的表现。
爸爸仔细听着陈莫的描述,还不时地拍着陈莫的头对他说:“你真棒!”陈莫高兴地说:“爸爸,今天体育课我得了第一,明天的数学考试我也要争取得第一!”陈莫平时最怕数学了,爸爸没有想到,自己的倾听对儿子有这么大的鼓励作用,他决定今后都要好好听孩子说话。
爸爸学会亲切、平和、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谈话,孩子就会带给爸爸更多的惊喜。爸爸要学会做个耐心的倾听者,不要急于对孩子的话下结论、下判断,这样才能听到孩子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建议三 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
孩子和成人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有所不同,爸爸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体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烦恼,才容易和孩子达成共识,让孩子乐于袒露自己的心事。爸爸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和孩子走得更近。
建议四 给犯错的孩子解释的机会
孩子犯错后如果爸爸不愿意听孩子解释,觉得孩子是在狡辩,就会渐渐地将孩子推离自己。孩子的表达愿望受到了负强化的作用,就会渐渐变得不再爱说话。
陈勇现在几乎不主动和爸爸说话。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记忆,是他和明明打架那次。那次本来是明明先动手的,结果被陈勇打伤了,明明哭着找爸爸告状,而爸爸二话没说,不问青红皂白,当着明明的面就把他打了一顿。陈勇觉得特别委屈,从此他就不喜欢和爸爸说话了。爸爸每天的工作很忙,这样一来,父子俩更是几乎都没有交流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疏远了。
孩子犯错后,爸爸不愿听孩子解释,也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经常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有话不敢说,也不愿意和爸爸说,从而阻碍了父子之间的交流。
建议五 注意指责、批评孩子的语气和方式
爸爸要注意指责、批评孩子的语气和方式。批评和指责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认识到错误,愿意主动改正错误。爸爸用错了方式,孩子不仅不会认错,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心里把自己和爸爸隔离起来。
孩子不愿意主动向爸爸倾诉心事,爸爸也就更难管教好孩子。孩子有了问题,爸爸不能够及时给予指引,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3697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