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操着一把“教育心理学”的刀,仔细地剖析着;他喜欢用案例说话,厌恶那种一味地把板子打在孩子身上的做法;他倔强地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出了问题,往往是人所生存的环境出了问题”,他要勇敢地把网瘾背后的东西揪出来。
他就是吴锦良教授。他主持的家教诊所已经成功地帮助了约20位“问题孩子”走出心理上和学习上的困境,成功转变为优秀少年,近年来吴锦良在全省各地做过四十多场家庭教育报告会,深受一些家长的好评。
指责孩子前先反省自己
(吴锦良语:现在很少有行业可以不经任何资格鉴定便可操持,那么“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这么重要的事情,难道就不需要任何资格认定吗?其实,当今有太多父母还不具备这个资格。他们急需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不少人心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即父母创造了一个新的生命,把孩子养育成人,对孩子恩深似海,也就拥有支配孩子的全部特权。孩子就应该唯命是从,终生报答父母的恩情。因此认为父母很好当。
其实不然。孩子并没有要求来到这个世界上,作为父母有权力决定孩子出世与否,而孩子没有选择的能力,是父母选择了孩子,因此你就得为你的这个选择负责,并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为这个新生命负完全的责任。
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曾经把为人父母归纳为世界上三大难事之一。
社会越发展,父母就越难当,有关孩子的问题就会显得越来越复杂,就像现在冒出来的网络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父母赖以教育孩子的唯一资本,就是长辈当年教育自己时的一点亲身体验,或者是从周围朋友、同事那里借鉴来的一些感性经验。许多父母对子女教育视同喂牛养马、栽花种草一样,其方法之简单令人惊讶。
当你把手指伸出来指责孩子的时候,请你务必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你出什么问题了?是不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出什么问题了?是不是你给小孩创造的环境出什么问题了?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因此,称职的父母必须始终不断地去研究孩子心灵深处的独特之处,去观察孩子身心发展变化的独特轨迹。
网瘾只是冰山一角
(吴锦良语:网瘾是表面现象,其根源往往是亲子教育的破裂、亲子沟通的短路。如果不去彻底根治这个症结,不去疏通亲子之间的关系,那么还会有其他问题接二连三出现。)
“‘网瘾’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它只是一个切入口,表面现象的下面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子关系出现了矛盾,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重大的问题。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出现了问题,往往是他所生存的环境出了问题,才造成了他的一些行为。”吴锦良经常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孩子的问题在家长”。
“孩子为什么会宁愿上网和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意和家长谈话?孩子为什么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向外人倾诉,而对家长却是关闭着的?孩子为什么会把自己藏在电脑游戏里,他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你觉得你现在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吗?”吴锦良的问题如同连珠炮,直指家长。
吴锦良对于时下一些家长和孩子缺乏起码的沟通感到非常担忧。他拿起一个现成的案例讲给记者听,“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上初中的小孩到我这儿来,我问那小孩,他平时最高兴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不回家。这时候,他妈妈在旁边插嘴说,“是的。吴教授,他最不爱回家了,因此如果他的表现好,我们就允许他不用回。” “天哪!这算是什么话?太可笑了。”吴锦良双手一摊,一脸苦笑,“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家应该是温暖的港湾,快乐的天堂。而在这个小孩心里,竟然成了地狱。而更可怕的是,家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这作为奖励孩子的奖品,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地讲给外人听。你说,这算这么回事?”
吴锦良告诉记者,他接触了一些所谓的网瘾小孩,发现他们其实是一群非常不快乐的孩子,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我价值无法得到认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快乐,因此就把自己麻醉在游戏中,隐藏在网络里。
支招
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
节假日占据孩子全部时间的五分之二以上,合理安排好节假日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暑假马上开始了,家长们千万别把小孩圈在家里,别把他扔给电脑,“很多家长,只求守得住小孩的身,不要在外面闯祸,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在家里干什么就不管了,甚至有些家长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有意识地让孩子玩网络游戏,以企图圈住他的人。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在孩子的节假日,有的父母为之排满了外语、写作、电脑、钢琴、绘画等辅导班,弄得孩子疲劳不堪,也有部分家长在假期里则过分放纵孩子,由着他们尽情玩耍,毫无节制地沉溺于游戏、网络,很多坏习惯就在假期里养成了,以后想改正也非常困难。
较好的安排,就是要注意动静搭配,劳逸结合。
一、由于平时学习比较紧张,假期应该适当多安排一些时间用来休息。因此,不能把假期的节目单安排得过满。尤其要注意孩子心理与情绪方面的承受能力。
二、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要注意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节假日让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学会交往、学会办事、学会正确竞争。
三、正确接触电脑,尤其要让孩子明白,电脑是一种可以浏览新闻、搜索资料等的有用工具,要从小培养健康上网的意识和习惯。
案例
如何与孩子沟通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的谈话方式有问题呢?
事件回放
李冲对妈妈说:“妈妈,张老师偏心。东东把我的鞋子踢到了墙角,我叫他捡回来,他不肯捡,我就把他的衣服扔到了床底下。张老师知道后光批评我,还把我叫到办公室,要我承认错误。他为什么不批评东东?”
妈妈说:“冲冲,你又淘气了!我对你说了多少遍了?老师批评你,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没有一点错误,老师怎么会批评你呢?你看隔壁毛毛,多么听话!老师什么时候批评她了?我再说一遍……老师为什么会批评你,为什么不批评其他小朋友?”
“妈妈!你总是帮人家说话,我不要听!”李冲不耐烦了。
“你不要听我也要说。你倒告诉我呀,老师为什么会批评你,为什么不批评其他小朋友?”妈妈像往常一样说个没完。
“妈妈你真?唆,不跟你说话了。”
与妈妈谈话总是那么扫兴收场。李冲越来越不喜欢与妈妈谈话了。一次他对小朋友说:“我什么也不告诉妈妈了。要是我一开始跟她说,她就会没完没了。”
分析点评
许多父母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其实,孩子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你与他的沟通上。父母与孩子谈话,光有一副热心肠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谈话的技巧。如果你的谈话孩子不愿听,甚至感到厌烦,那么即便你说的全是金玉良言,在孩子的心中还是一分不值。就像前面的例子,李冲只希望妈妈理解他心里的委屈,却又被妈妈批评了一顿,这样的谈话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1.把握和孩子谈话的时机
与孩子谈话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一般说来,当孩子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的时候,父母的谈话便成为一种不受欢迎的干扰。只有当孩子在比较空闲的时候,或者从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活动中去的时候,他才比较愿意与父母交谈。比如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或是取得成功、遇到问题的时候。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不一样,父母应努力去创造、去把握与孩子谈话的时机。
2.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一样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与孩子谈话失败,往往不是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他们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包含了多么巨大的矛盾!它只会导致孩子害怕与父母交谈。要成功地与孩子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父母必须始终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3.用体贴入微的理解代替谆谆教诲
父母总以为,孩子年幼无知,需要严加看护,谆谆教诲。其实,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体察孩子、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想法和感受是多么合乎情理。我们常说,人需要被理解,不需要被教训。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此,当你觉得孩子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犯了错误,暂且不要劝告,不要教诲,不要训斥。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去理解孩子吧???这是你首先需要做的事。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你与孩子之间有意义的交谈才会自然地发生,孩子也才能接受你的谈话,并在无形中受到你的影响。因此,如果你的孩子也遇到李冲一样的情形,你首先就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分析一下教师为什么这样做(比如教师可能没有了解全面),暂时化解孩子的委屈,再从教育的角度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交谈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者:涂孝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38888.html
相关阅读: